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助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吉林省下发11方面38条意见

   2022-05-07 彩练新闻170
导读

为有效化解疫情对全省农业发展的影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千亿斤粮工程”“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奋力夺取全年丰收,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

 

为有效化解疫情对全省农业发展的影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千亿斤粮工程”“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奋力夺取全年丰收,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政治责任。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夺取全年农业丰收的11方面38条意见。

一、毫不放松抓好春耕生产

(一)全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实落地。各地按照已下达的88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任务和464.5万亩大豆播种面积任务,压实责任,确保落实到乡村、地块,在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抓好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重农支粮政策落实,及时兑付补贴资金。(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高质量完成春耕播种。加强土壤墒情和气象条件监测,分区域开展适播期预报,组织各地开展旱田整地和适时播种,对受疫情影响确有耕种困难的农户,积极落实代耕代种或托管服务。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水田整地泡田、水稻插秧工作。发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用,精细安排,抢农时抢进度,确保把地种在适播期内,确保一次播种拿全苗。(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农资保供。推动农资生产保供企业、农资门店有序复工复产复市。发挥供销系统农资流通网络优势,完成好省级化肥商业储备任务。保障农资交通运输畅通,严禁自行设立卡点,涉疫地区视情况采取建立“点对点”保供和组建农资应急运输车队等应急配送机制,多措并举确保农资及时到位入户。开展农资打假行动,稳定市场秩序。(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耕地保护

(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工程设计、项目审批及工程招标,尽快进场开工建设,完成5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支持产粮大县前10名240万亩建设任务,开展集中连片建设。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稳步提高建设标准,2022年全省平均补贴标准(中央和省级)达到1544元/亩,比上年度提高200元以上。新创建1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不同区域典型样板,带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构建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科学布局、统筹推进。健全管护机制,探索实行“田保姆”、项目建管护一体化等方式,加强建后管护。(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黑土地保护。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动黑土地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黑土先导专项和黑土地保护与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攻关。着力强化3个万亩级核心示范基地和30个千亩级辐射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完成2500万亩黑土地保护任务。优化提升“梨树模式”,确保推广面积达到3050万亩以上。全域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建设黑土地保护“一张图”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天空地立体监测与预警体系。举办国际土壤健康论坛。开展盐碱地普查,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加强黑土地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破坏黑土地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畜牧局、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农机装备保障能力

(六)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优机优补、有升有降、有进有退”原则,加大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动力换挡拖拉机等高端农机产品补贴力度,全力保障粮食收获、粮食烘干和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等急需重点农机具,示范推广水稻有序抛秧机、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等高效智能农机产品。(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畜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农机装备主体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持续推进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在全省“一乡一个”主体建设基础上提档升级,科学布局,逐步向村级延伸,稳定产粮大县、畜牧大县农机装备主体建设支持政策,提升农机规模化经营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畜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推进农机产业改革创新。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一体化试点。统筹科研、生产、销售、鉴定、推广应用等方面资源力量,构建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大型专业科研院所支撑、重点农业生产企业参与、创新主体相互协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拓展农机装备应用场景,推动大型高端智能农机、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小型小众机械等急需产品创制与北斗智能监测终端或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探索边研发、边熟化、边推广的新型工作机制,强化农业机械产业链、供应链。(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农业设施建设

(九)加强灌区工程建设。加快完成8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年度建设任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3.4万亩,实现松原灌区骨干工程基本完工,推进4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省水利厅负责)

(十)加快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围绕蔬菜、水果兼顾地方优势特色品种冷藏保鲜需求,以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建设主体,按照“规范组织、整域推进、强化管理、完善支撑、先建后补”的原则,新建和改扩建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库等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80个。(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十一)切实加大智慧农业推进力度。制定出台《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认定扶持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推动“吉农码”广泛应用,实现农业农村部门、乡村工作人员和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吉农码”注册应用基本全覆盖。抓好第二批“数字村”试点,在梨树县开展“智慧农场”试点建设,探索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径。(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五、强化农业节本增效提质

(十二)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落实国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33个、经济作物示范县3个,集成推广精量播种、机械化深施肥、增施根瘤菌肥、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等节种、节肥、省工技术模式。建立水肥一体化示范区,重点推广浅埋滴灌、裸带滴灌等技术。加大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滴灌水肥一体化、水稻侧深施肥、有序机抛秧等技术推广。示范推广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水稻重大害虫性信息素诱控等绿色生产技术240万亩以上。(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十三)推进标准化生产。编制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系列标准。组织标准宣传和实施推广,创建水稻、蔬果、黑木耳、人参等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玉米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推动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396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