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江津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杨栋群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记者 刘早生 特约通讯员 田友明
2021年,江津区牢牢把握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主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成效。
“2021年,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86亿元,稳居全市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9元,保持全市前列。”江津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杨栋群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介绍。
▲ 江津区太公山七彩梯田乡村旅游景区
近年来,江津区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特色产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45.8万亩,产量64.14万吨;生猪出栏79.2万头;花椒种植面积57万亩,鲜椒产量30万吨,产值37亿元;蔬菜种植面积57.4万亩,产量106.5万吨;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1万亩,产量2.7万吨……
“乡村产业如何挖潜增收是江津区农业农村委重点思考的问题。”杨栋群介绍,江津区从做强花椒产业、做大富硒产业、做精特色产业三方面,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记者:江津在保障粮、油、肉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主责、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特色产业方面有哪些亮点?
杨栋群:江津按照“稳定基本盘,突出特色种养”的发展主线,发挥江津富硒特色优势,构建完善初级农产品保供体系,守住“三农”压舱石。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双福国际农贸城。
富硒产业是全区现代农业最大亮点、最大抓手和最大优势。近年来,江津区立足实际,坚持富硒富民、富硒为民,发展富硒产业,成立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重庆办公室和富硒产业质量服务工作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制定团体标准1项,培育富硒种养殖基地72个,推广应用富硒标准化生产技术2万亩,研发出富硒新产品20个,富硒产业产值达116亿元,荣获“中国生态硒城”“中国富硒美食之乡”“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等荣誉称号。
保障粮、油、肉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江津区农业农村委的重点工作,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2021年江津区粮食播种面积145.8万亩,总产量64.14万吨,淀粉糖浆在西南地区食品、饮料行业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达75%;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57.4万亩,产量106.5万吨,是重庆第二大商品蔬菜基地;出栏生猪79.15万头、肉牛0.62万头、山羊12.36万只、小家禽1300万羽,肉类产量8.4万吨、禽蛋产量2.45万吨。
▲ 江津花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津是全国闻名的花椒之乡。2021年江津花椒种植面积达57万亩,产量30万吨,是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品牌价值达62.69亿元。获批江津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整建制试点,进入中共党史展览馆长期展示。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江津花椒”专列,“江津花椒”荣登北京地铁1号线。江津还是“中国柑橘之乡”,种植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000多年。2021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16.35万亩,产量16.34万吨,塔罗科血橙、不知火获得2021年重庆市“三峡杯”优质晚熟柑橘血橙类金奖、日系杂柑类银奖。
此外,江津区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小水果、水产四大特色产业。目前,茶叶种植面积达4.6万亩,产量2050吨,“江津茶叶”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四面绿针”获评“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江津大茶树”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中药材种植面积2.7万亩,产量7650吨,“江津枳壳”喜获地理标志商标和道地药材认证;水产养殖面积6.1万亩,产量27430吨;小水果种植面积23.53万亩,产量17.98万吨。
记者:农产品加工业联结工农、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津区在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中有哪些具体做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杨栋群:江津区按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绿色引领、产业融合的发展原则,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着力建设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核心区和科创中心,以“3+1”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打造种养前后延伸、上下拓展的全产业链。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粮油·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07亿元,与农业总产值比达1.6∶1。
一是打造产业集群。实施“五个一工程”,即紧紧围绕“一桶健康油”“一篮富硒菜”“一包调味品”“一瓶文化酒”“一张生态纸”,高质量打造粮油、富硒、花椒、酒水、造纸等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助力建设千亿级重庆市消费品工业示范区。
二是培育头部企业。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0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7家(国家级2家,市级30家)。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世界500强企业2家,桥头火锅、江记酒庄、玖龙纸业等规上企业57家,太极集团、鲁花粮油、广州双桥等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3家。2021年,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增信贷7291.4万元、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1540万元,获市级加工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
三是建设示范园区。依托德感工业园区、白沙工业园区、江津综保区和先锋食品特色产业园,规划建设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15.99平方千米核心区、2.52平方千米科技创新中心。培育了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1个、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4个,打造了“重庆市五十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重庆市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各1个。
四是推动集成创新。打造创新平台,中国(重庆)花椒研发中心、江津花椒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青花椒标准化区域服务推广平台成立,建成花椒大数据中心,全国率先开展花椒全程机械化采收、带枝烘烤和全产业链科技中试,西部食谷粮油、肉类、富硒、精酿啤酒4条科技中试生产线加速投产。组建创新联盟,成立了花椒、茶叶、高粱3个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大赛,积极组织12家企业、24个作品参加2021中国(重庆)农产品创新设计大赛,高品质青花椒全产业服务平台荣获重庆市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江津花椒秸秆综合回收利用荣获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