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靠着架桥铺路的基建推进,中国的农货运输条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小农经济」的内在特点,仍在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近几年蔬菜、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都在提醒人们中国的农货供应链比预想的脆弱。
如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所言,中国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大农场式经营的基础和条件,想要突破中国农业发展的的瓶颈,就在于大力发展与第三产业充分结合的「农业 3.0」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以社会化生态农业作为目标的「农业 4.0」。
所谓的「农业 4.0」,一方面是通过先进技术来延续精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另一方面,是让农民有机会共享农货供应链数智化带来的成果,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如今,这条设想中的农业现代化路径,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物流,作为最贴近实体经济的「作战单元」之一,正通过菜鸟的产业互联网实践,在中国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农货产地跑通新的模式。
01 让农民拿回议价权
江西寻乌是革命老区,也是赣南脐橙的主产区之一,脐橙种植面积达到了 24.6 万亩,全县有 80% 农民的收入来自于以脐橙为主的水果种植,但和国内许多农货产地类似,「好货卖不出好价」一直困扰着当地果农。
一直以来寻乌脐橙都是以「统货」形式销售,批发商承包一片果园之后不论果子好坏全部拉走,因为果农没有销售渠道,定价的主动权基本由批发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