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影响农业板块,供需两端受冲击。
农业板块投资的核心在于供需矛盾,疫情对于农业板块供需两端均造 成打击:(1)需求端,疫情冲击消费需求,部分以外出消费为主导或主产地集中依赖运输流通的农产品由于疫情恐慌情绪、流通难度加大、餐饮消费需求减少、疫情管控政策受到冲击。(2)供给端:对产能及贸易造成冲击,开工率不足、冷链运输风险、国际流通受限叠加近年频发的黑天鹅事件对供给端形成较强冲击。以粮食为例,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 粮食产能及贸易造成冲击, 而后拉尼娜事件威胁南美作物生长、“世界粮 仓”巴西面临近年最严重的干旱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导致农产品价格全面 上涨。
针对后续的行情演绎,我们认为可以围绕三条主线进行布局。(1)受 “新冠疫情”和“非瘟疫情”双重影响的生猪养殖行业。(2)疫情冲击农 产品供应链,粮食价格上涨带动行业景气上行的种业。(3)疫情影响全球 市场,三文鱼行业成本、销售均受重创。疫情逐渐消散下市场复苏,叠加 行业供需紧平衡鱼价坚挺,疫情后时代三文鱼高成长预计将持续验证。
2.种业:供应链遭疫情重挫,种业有望量价齐升
2.1.全球供应链反复遭受冲击,玉米种子景气周期开启
新冠疫情反复冲击农产品供应链,全球农产品供需格局发生变化。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粮食产能及贸易造成冲击。在疫情扩散至南美 洲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巴西和阿根廷后,曝出一系列物流运输系统受影响 的新闻,市场担忧农产品出口受限或运输不畅,导致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 目前南华农产品指数高位震荡,截至 2022 年 2 月 10 日,南华农产品指数为 1095.78 点。此前南华农产品指数一直处于区间(640,1110)之间波动。
出口国极端天气频发,农产品产量预期调减。2020 年起拉尼娜现象带 来巴西、阿根廷等农产品出口国气候干旱,威胁南美作物生长,引起大豆、 小麦预期期末库存下降,引发大宗农产品上涨。而后“世界粮仓”巴西面 临 1991 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引发农产品收成担忧。巴西雨季降雨量降至数 十年最低水平,大量生活供水水库的蓄水量见底,引发干旱对农产品的收成担忧,波及到玉米、大豆、咖啡等农作物生产。
玉米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饲料消费叠加燃料乙醇需求的不断增加 带动玉米总消费需求提升。2020 年玉米消费总计 11.49 亿吨,其中饲料消 费占比 64.72%,达到 7.3 亿吨,近年玉米饲料的需求快速增加带动玉米需求趋势性提升,叠加美国原油价格强势,美玉米被用作燃料乙醇导致其供 不应求。
“临储政策”改革,我国玉米价格走向市场化。从玉米价格的波动趋势及周期来看,玉米价格从 2009 年起大约分为 3 个阶段。2014 年之前,玉 米价格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导致 肉类消费增长,推动养殖业快速发展。玉米作为主要饲料用粮,需求量大 幅提升,玉米价格上涨明显。国家在 2008 年出台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在玉 米产量实现连增、库存量大幅提升的背景下,玉米价格仍居高不下,在 2014 年达到了峰值。
2014 年到 2016 年为断崖式下跌阶段,2014 年后玉米的产 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供过于求,玉米市场形成强供给。具有价 格优势的进口玉米严重冲击了国内玉米市场,导致玉米价格大幅下跌。2016 年后玉米市场迎来了价格回暖期,临时收储政策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难以为继,2016 年国家将临时收储价格政策改为价补分离政策,实行生产者补 贴制度,减少了国家政策对价格的直接干预,玉米价格也趋于回暖。近年消费不断提升,玉米产量趋于平稳,玉米供需情况不断改善。
玉米用途不断推广,消费量持续提升。玉米消费用途包括饲料消费、 工业消费、种用、食用等。其中饲料用途占比最高,在 2020 年达到了玉米 总消费量的 62%。当前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均处于高位,我们判断生猪存 栏的高企将会持续带动对玉米饲料的需求增高。工业消费占比在近年不断 增加,我国玉米工业用途主要有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玉米淀粉、 食用酒精及消毒酒精。原油价格强势引发燃料乙醇的需求提升,综合来看 玉米消费量有望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