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集体农业还是大包干,主要目的都不是农业增产,集体农业是为了获取农业剩余,发展工业。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向轻工业和生活消费品投资,原本用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变得紧张,便希望农村回归小农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减少农业对国家投资的需求。

种地增收的几个因素
其次,真正种过地的都知道,粮食产量主要就是几个方面:水,温度,光照,化肥,农药,好种子
这几样保证了,就算积极性再低,农民们的产量也不会低到哪去。反之,这几个基础条件保证不了,哪怕再积极,产量也高不到哪去。
古代那些饿死的农民不积极吗?不积极就要被饿死啊,产量不照样高不到哪去,虽然有种种原因制约了他们,我不否认积极性的作用,不过也别太高估积极性。

积极性的问题
农村出身,虽然没经过大集体,但是也种过地。我不认为分田带来的积极性会提高产量,或者说就算有也极为有限。
该做的都做好,产量就基本只和种子质量、种植技术以及天时地利有关。
你再勤劳它也是有上限的。大集体大家一起干活,虽然可能有划水的,但地不会闲着,产量不会比最高差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