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判断,并重新审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中,发展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问题在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
1978年,中国的改革肇始于农村;4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同样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的一个标志性起点。
2018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遵循乡村振兴统领全局的战略谋划和路线安排,随后的2019年,中央再次通过一号文件细化阶段性举措,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构建“四梁八柱”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的棋局蓄势待开,从容“落子”的信心来自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和深厚积淀,这其中有物质的、经验的,也包含体制机制层面的。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 1978年到2017年,我国粮食产量从6095亿斤增加到12358亿斤,翻了一番还多。与此同时,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减少7.4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34元提高到了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达7.4%。
此外,由“三农”成就的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也格外引人注目。2017年,在农村从事新产业、新业态的人数达2800万,另有超过2.8亿的农民选择外出就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的游客量,已突破28 亿人次。
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俊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具体看,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共计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但也应认识到,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张俊飚指出,事实上,除收入之外,城乡在公共资源配置、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也不可低估。乡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设想,面对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乡村,忽视和淡漠“三农” 建设,势必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更长远目标的实现。正是基于国情农情和新时代新要求的战略考量,中央审时度势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报告还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彰显其突出重要性。
随后于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并进一步归纳出“七个之路”,即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2018年2月4日,作为改革开放后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发布,正是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部署和实践指南。从时间表、路线图再到任务书的一一谋定,正式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
张俊飚认为,较以往相比,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站位全局。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主要把握阶段性问题,更倾向于聚焦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水利改革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某一个具体领域具体事项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布局,具有更大视野、更宽思维。
二是意在长远。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项长期的改革任务。故而,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设定了时间跨度30年的长期规划: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目标导向、工作布局和基本任务。前所未有地将农村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矛盾进行系统性梳理,并针对性地予以政策回应。在此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四梁八柱”的架构日渐成型。
2018年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依据。时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在介绍《规划》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提出了22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3项、预期性指标19项,首次建立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规划》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对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要求,并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4种类型, 明确了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方法和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