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绵阳印发《绵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勾勒出今后五年绵阳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这是绵阳首部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规划。田明霞 供图
田明霞 供图
《规划》总共约4.5万字,共十二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十三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效、“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等。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全国种业强市基本建成,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整体实力迈入全省前列。
安州区委宣传部 供图
具体目标也逐一勾勒蓝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32万吨以上;生猪产能巩固提升,生猪存栏常年稳定在250万头以上、出栏稳定在350万头以上;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建成全国种业强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民全面发展取得重要进展;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等。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是关键。《规划》明确,优化市“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布局“两核、三带、六片、十业、多园”,即“突出两核、打造三带,聚焦六大特色产业示范片、着力10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多个现代农业园区”的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并分别给出了具体行动重点。
刘玉明 供图
以“突出两核”为例,《规划》明确在三台县芦溪镇,以国家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国家生猪创新中心为载体,建设生猪种业核心;在游仙区小枧镇,以绵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游仙区蔬菜种业园区为载体,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核心。
同时,《规划》还罗列了实施“两核、三带、六片、十业、多园”的“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列表”,分类归纳了重点产业对应的空间布局;制定了“十四五现代农业空间布局规划图”,具体何处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布局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