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1月1日发表题为《粮食价格暴涨将动摇世界秩序》的报道,内容主旨大致为:
世界食品价格不断暴涨。受接连不断异常气候和新冠疫情的影响,谷物等的供给变得不稳定,而脱碳化的进展加剧了生产成本的上升。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处于10年来的高位,有可能导致政局不稳和贫富差距扩大。2022年,应对以粮食为首的通货膨胀成为世界的重要课题。
从去年开始,应该有很多人关注到,“粮食安全”在国内不断被提及,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在现在年轻一代人基本是没有挨过饿的,大多对粮食没什么感觉,潜意识觉得“这都什么时代了,怎么会缺粮”。这还得感谢袁老,让很多人能够吃饱饭,有的还能吃撑。
在资源不缺的时候,我们大多感受不到它的重要性。比如氧气,去过高原旅游回来的人,下来之后就会肆无忌惮的大口呼吸。体会过缺氧,才感觉氧气的弥足珍贵,但平常呼吸并无特殊的体会。粮食对于现代大多数人可能是类似的感受。
所以这篇主要探讨两个方面:
1、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高度战略之下,是否有投资机会?
粮食安全有多重要?
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一袋口粮是10元,总共10袋。总共10个人每天都可以买一袋,刚好够吃。有一天突然只有9袋口粮,但要10个人竞争,一袋口粮应该值多少钱?
11元?还是20元?还是100元?
理论上来说并没有上限。如果不吃的结果是饿死,全部身家买一袋粮食也不是不可能。
粮食如果短缺和其他资源短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像煤炭、矿石缺了甚至是芯片的短缺,实在不行还能忍一忍,但人每天都要吃饭,极限也忍不了几天。过去人们缺粮的时候,甚至易子而食,这在当下根本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这就是缺粮的可怕之处。
如果饭都吃不饱,看似不错的发展,就像在沙堆里盖房子,房子盖的再大再豪华,都有倾覆的风险。
所以大大也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并强调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
我们在2003-2004年就感受过粮食战争的残酷。那一场战争我们失去超过80%大豆和油脂压榨份额,中国排名靠前的大豆企业,油企基本都有外资背景,类似金龙鱼也是别人的。
当时美国农业部放出消息,由于天气原因,未来一年美国大豆可能歉收。导致美国大豆的价格从2003年8月到2004年4月翻了一番,国内大豆价格也相应从每吨2300元涨到4400元。
眼见大豆价格越来越高,国内的大豆压榨企业都坐不住了,纷纷入场囤豆。甚至去美国买大豆的代表团也在高位签约。
等我们都入局以后,美国那边又说有大豆了,开始抛售,没多久又跌回“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