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藏粮于地有方、藏粮于技得力,松江农业农村委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2022-01-04 上海松江210
导读

粮食生产是稳发展的“压舱石”。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区在粮食生产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粮食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量8.8万吨。粮食丰产的同时,近期,农业系统又传来好消息:松江区农业农村委获评“全国粮食

 

粮食生产是稳发展的“压舱石”。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区在粮食生产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粮食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量8.8万吨。粮食丰产的同时,近期,农业系统又传来好消息:松江区农业农村委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荣誉的背后,是松江农业系统工作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不断提高粮食产能、让更多市民的饭碗装上“松江粮”而付出的辛勤汗水。

藏粮于地,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想种好地、多收粮,首先是耕地土壤肥力要有保障。为此,松江区农业农村委联合太平洋安信农保松江支公司,推出国内首个针对耕地质量保护的保险——耕地地力指数保险。通过投保前后的土壤监测数据对比,由保险公司认定,耕地土壤肥力表现良好的农场可获得奖励。近期,通过测评,松江所有参与投保的504户家庭农场均通过这次测评,涉及总款额1045.6万元。

除了保险以奖代补外,还必须提高家庭农场主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松江区农业农村委种植办主任张越峰介绍,近年来,我区通过种养结合、秸秆还田、“三三制”轮茬耕作、一茬一养等方式提升耕地质量。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耕地地力监测点94个,时刻关注土地地力状况,建设高标准粮田约13.5万亩,形成粮食生产的“高地”。

保障粮食生产的根基来自广阔的田野。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我区在经营方式上亮点频频。2007年起,我区探索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2013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全区共有家庭农场838户。

新模式、新理念持续激荡这片希望的田野。在此基础上,我区于2020年又推出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体,分工合作形成“从稻场到卖场”的完整产业链。联合体与家庭农场签约,家庭农场订单种植,稻谷收成后由联合体高价收购;联合体提供田头指导的同时,专注于大米品牌打造和市场挖掘。由松林米业有限公司牵头的联合体是我区目前已经成立的10家联合体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签约108户家庭农场,签约面积达1.4万亩。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得到纾解。松林米业负责人张文介绍,松林大米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渠道已经日趋完善。去年新米上市,最高峰时,单单某个品牌生鲜销售平台,一天的销售量就达到30吨。正常销售行情,一天的销售量也达到12吨左右,今年预计总销售量将达到3200吨。

藏粮于技,不断提升粮食产能

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和种植质量,需要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其中,良种是首要关键。

近日,在松江区水稻研究所,所长陆铭昌和所里几名从事育种的年轻人正收拾行装,准备前往位于海南的水稻育种南繁基地。不久前,在南繁基地种下的育种种苗已经到了移栽的季节。在此之前,在研究所南侧的种质仓库里,200余种育种材料已经做好“测量千粒重”等育种措施,后续将经过不断选育,为优质松江大米充实种质资源。

近年来,松江在水稻育种方面成效显著。其中,自主选育的国庆稻“松早香1013”是沪上最早选育的本土“国庆稻”品种,目前在本土“国庆稻”市场中占据九成份额。中晚熟品种“松香粳1018”因为其品种性能优异,更是在2019年的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中摘得“国字号”金奖,成为松江优质大米的主要成员。陆铭昌介绍,当前正在选育的中晚熟粳稻品种“松香粳1855”已进入最后的审定阶段,预计明年可以推广种植。

良种之外,还有良法。近年来,我区通过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粮食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区绿色食品认证率达47.5%,位居全市前列。此外,科技在这片土地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机械化方面,松江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9%,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322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