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容量150万份!满足未来50年育种需求!中国农业“芯片”的秘密,藏在这里→

   2021-12-27 环球网200
导读

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基础,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如何转化为良种?我国的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如何?记者探访国家

 

 

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基础,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如何转化为良种?我国的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如何?

记者探访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

容量150万份 满足未来50年育种需求

记者在中国农科院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看到,农作物种子正在通过带有视觉识别能力的机器人、滚筒输送线进入-18℃的低温种子库。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种子要经过2到3年的田间性状调查、鉴定为种质资源后,才有资格进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研究员 辛霞:这是一份小麦种质资源,首先要确定种子的信息是完整的,判断一下有没有病害、虫害,然后进入发芽率检测,小麦种子控制发芽率是90%以上才能够入库保存。

辛霞告诉记者,小麦、稻谷等种质资源保存在低温库,像马铃薯、甘薯这些无性繁殖的作物种子则要保存在试管苗库和超低温库,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覆盖了世界上所有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实现体系化、规模化保存,而且保存全过程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达到50年,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中心主任 李立会:我们库的设计容量是150万份,能够满足我们国家未来50年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精准鉴定、新基因发掘和育种的重大需求。

据了解,好的种质资源转化为好品种,还需要进行精准鉴定,明确它的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再通过杂交组配、辅助选择等手段,将优异的性状组合在一起,形成突破性的品种。

中国农科院作物作物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中心主任 李立会:冰草是小麦的野生种,一个穗能结300粒以上,通常品种40粒左右,我们通过与小麦之间的杂交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种质,育种家利用它就能培育出高产的品种,能够增产16%以上。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318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