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展如何?怎么推进?报告全文来啦→

   2021-12-24 农民日报120
导读

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的报告 ——2021年12月21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邓小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的报告 ——2021年12月21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邓小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现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小农户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大力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主体,更好带动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有力举措,强化政策支持和责任落实,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主体联农、服务带农、政策强农,逐步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不断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为小农户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国办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支持保护小农户发展的思路和政策举措。国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就培育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高素质农民、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发展、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等出台了多项具体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带动小农户发展。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鼓励引导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稳步发展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家庭农场超过380万个,平均经营规模134.3亩。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坚持农户成员在合作社中的主体地位,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重点,引导农民合作社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提升运行质量,深化社企对接,让农户成员切实受益;专项清理“空壳社”,在406个县(市、区)实施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目前,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23万家,带动全国近一半农户。其中,在脱贫地区培育农民合作社72万家,吸纳带动脱贫户630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龙头企业梯队,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吸纳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目前,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万家、联合体7000多个,辐射带动农户1700万户。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示范社创建活动,共推介246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形成带动小农户发展的成熟模式和机制。

三是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解决小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难题。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积极培育适应小农户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主体。目前,农业专业服务公司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超过95万个,服务小农户7800万户。针对小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中央财政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持面向小农户的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搭建全国和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动装备、设施、技术、人才等资源高效整合,促进服务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鼓励支持涉农企业创新开展社会化服务,采取“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其带领小农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创办多种形式的服务实体,为小农户提供劳务介绍、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等统一服务。2020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服务面积达16.7亿亩次。

四是加强科技装备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农户生产条件。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小农户生产经营的科技弱项和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开展直通农户的气象服务;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超过1亿人次;出台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2020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加强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在110个县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支持1.1万多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逐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帮助小农户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2018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水利发展资金60亿元,支持用水户和大田粮食作物种植户开展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农业防灾减灾、农田水利等条件建设。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316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