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看似科幻的一幕,被中国科学家变成了现实,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被国内外领域专家认定为“典型的‘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新型抗虫、耐除草剂、控制理想株型、耐旱、抗小麦赤霉病、抗稻飞虱、抗稻瘟病等重大基因的发掘,为解决世界性育种难题提供重要基因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奋勇登攀,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
发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协同调控新机制、首次绘制大豆图形结构泛基因组、首次解析猪早期胚胎染色质三维构象……这一年,我国农业科技持续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农业科学基础研究的重大进展,是驱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是我国农业科技抢占世界制高点、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坚实基础。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转基因研发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转基因研发水平跃居世界前列。在多项技术卡点上实现突破,获得发明专利4000多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位。建立高通量基因克隆新技术体系,基因克隆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规模化基因克隆和功能快速验证。构建了主要农作物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研制全基因组分子特征识别、安全评价等新技术新方法及技术标准600项,形成了科学、规范、高效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技术体系,确保转基因产品安全。
科研人员在国家(海南)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实验室进行转基因产品检测。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显示,我国农业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引领性、开拓性、突破性重大进展,在作物、园艺、兽医等学科领域已处于领跑地位,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由局部创新向“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自主产品”的整体性跨越。
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支撑更加有力,以强基础提能力为重点,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培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要素集聚、全过程服务,打造国家农业产业科技力量。建强科学观测站网络体系、农业大数据平台,加快农业科研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举行的2021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宣布,从农业科研成果、论文、专利、植物新品种权水平,以及我国在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前沿热点问题在国际的影响来综合研判,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进入世界前列。
☆ 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催生乡村振兴新动能 ☆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紧密融合,越来越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武装农业农村,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创新驱动正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提速。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组织50个主要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2800多位专家,努力突破共性技术、集成关键技术、熟化配套技术,研发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奠定了产业变革的科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