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有效推进机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形成了广泛的动员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必须建立政府推动、上下联动、社会支持的农业现代化工作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四是探索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也密不可分。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必须把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一体设计、一体推进,着力在产业布局优化、基础设施连通、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先行探索,达到相互促动、有效联动的效果。
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十四五”末期创建500个左右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请问,对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和布局有什么考虑?
答: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涌现出一批产业体系健全、技术装备完善、经营主体活跃、产品绿色安全的典型县市,已成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要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在建设目标上,今年是开展创建的头一年,首批将创建100个,大体上一个省3-4个,力争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按照总体平衡、兼顾各方的思路,我们设计了基础性指标、政策性指标和竞争性指标。其中,基础性指标突出普惠性,保证各地至少有1个创建指标。政策性指标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导向,对黑龙江、河南、山东、江苏等10个产粮大省各增加1个指标。竞争性指标采取竞争遴选方式,将在全国范围内综合评选,择优创建。
在创建方向上,今年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开展创建,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所在地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从明年开始,可逐步拓宽范围,选择农业现代化发展潜力足、空间大,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支持保障有力的县(市),形成一个梯次创建、有序建设的局面。
在建设布局上,统筹考虑区域差异、发展水平等因素,分区分类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创建一批以粮食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在南方丘陵山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地区,创建一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创建一批以都市农业和智慧农业为重点的示范区。在西北及长城沿线区、青藏高原等生态脆弱地区,创建一批以高效旱作农业为重点的示范区。在脱贫地区,创建一批以“小而精”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
问:我们了解到,刚刚公布了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请问,进入名单的示范区都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要求,创建认定的程序是怎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