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20年来,我国农产品(6.250, 0.02, 0.32%)贸易额增长近8倍,农业对外投资初具规模。梳理入世以来的我国农业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更好应对新形势下的农业国际竞争与合作。那么,入世20年,中国农业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呢?
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高乡西高村村民在给冬小麦浇水。李明发摄(中经视觉)
回望当年,农业是中国入世谈判的一个焦点,也是最艰难的领域之一。彼时,相对其他产业,我国农业是比较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主体实力弱。但是,我国在农业方面做出了远超一般发展中成员的承诺。中国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率仅15.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不享有发展中成员普遍享有的10%微量补贴量和发展箱;全部取消了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对大宗农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还取消了所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可以说,入世之初,许多人对我国开放条件下的农业发展充满担心。
不过,这一担心逐步转化成了信心。入世20年,我国农业有效应对全球粮食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疫情等挑战,在开放中得到发展,在竞争中得到提升。如今,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第一大进口国,是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正成为全球农业多边合作的引领者。究其原因,我国加快农业市场化步伐,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取得新进展,更注重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更注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更注重用好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
随着RCEP的生效实施和谋划加入CPTPP,未来我国农业实际承受的挑战将更大。进口方面,我国已是全球大豆、油菜籽、棉花、猪肉等的最大买家。伴随国内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的整体对外依存度预计还会上升。出口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已面临部分发达国家占高端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占低端的局面。由于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以及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我国农产品无论是土地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其国际竞争力都有走弱趋势。挑战与机遇同在,应在过去20年农业国际竞争合作经验基础上,谋新篇、布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