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形态,有效形成稳定型自然生态平衡机制与扩张型社会经济增长机制的耦合对接是应该遵循的基本性原则,生态是始终应该考虑的根本性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真正从生态的角度去看待农业。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一场所谓农业绿色革命,实际上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将化学农业技术和产品推广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促使其农产品增产的一项技术改革活动。这个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增加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施用量,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次绿色革命由于在种植领域以及随后的养殖领域利用了大量的化学投入品,不但没有给农业系统增添绿色,相反却显著削弱了本该属于农业的绿色,造成了普遍的农业生态危机
因此,第一次农业绿色革命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一场真正的农业绿色革命,即农业生态革命,围绕生态做文章,进行一系列深层次变革与创新。农业生态革命尤其在我国更是迫在眉睫,因为我国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强度和数量已远超于其他国家,造成的生态危害也是十分广泛的。
01
我国农业生态革命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常规发展理念主要围绕着如何通过增加化学投入品提高产量,即所谓的“数量农业”,而不是“质量农业”,以至于对资源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护理方面关注不够,没有科学完整的措施体系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列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成了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首先,从耕地资源来看,普遍存在有机质减少、团粒结构退化。从生物资源来看,由于不注重利用当地特有生物品种,农业上优良生物资源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从水资源来看,单一农作物种植不能形成多维生态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加大了农业用水缺口。
其次,由于大量使用化学投入品破坏了产地环境,造成了水土气生立体污染。水体方面,不仅地表水被污染,更可怕的是地下水也被污染;土壤方面,不仅耕作层被污染,而且犁底层也有长期污染的积累;气体方面,不仅化肥农药产生了有毒气体,更普遍的是化学农业形成了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生物方面,不仅地上的动植物体被污染,农田地下的微生物群落也受到严重侵害。此外,由于不重视农业有机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形成了农业上最不该有的生物污染源:畜禽粪便污染和秸秆污染。
第三,大规模单一种植模式和轻视农田林网建设以及过度除草对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利影响,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使得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功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率。此外,单一种植还加剧了土壤肥力的下降。当然,传统的间作套种会给机械化操作带来困难,但这些本可以可以通过一定宽度的带状种植予以变通解决,我们却忽视了。
第四,我国农业自然禀赋数量短缺和质量不足兼有,从源头上削弱了农业发展的自然基础,导致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对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农业生态革命需要组装集成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以优质高效、资源节约、低碳环保为目标,创新构建特效科学技术体系。另外,我国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农业中物质能量循环转换与高效利用,限制了农业综合效益的发挥。
第五,从政策上来看,生态农业呈现很强的正外部性,需要激励机制。然而,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引导农业生产者重视生态行为,有利于实施生态化生产,使用生态型农业投入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有效减少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上曾经发表题为“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文章,认为高效生态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当代农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以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将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治理保护和生态平衡修复融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