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农业从业者的无奈和辛酸:“一个月给我1000元,打死也不务农!”

   2021-12-14 商业教练沈海涛62160
导读

导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没有好的人才,企业的管理很难做好。人才缺失也恰恰是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之一,这种情况体现在农业企业中尤为常见。但中国这么多所农业大学,为什么农业企业的人才会这么难找?|01|农业企

 

 

导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没有好的人才,企业的管理很难做好。人才缺失也恰恰是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之一,这种情况体现在农业企业中尤为常见。但中国这么多所农业大学,为什么农业企业的人才会这么难找?

01

农业企业的人才困境

今年老沈做农业调研和走访农企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农业人才太缺了!缺到什么程度呢?

“一个月给我1000元,打死也不务农”这是一个农民的原话。

农业从业者的无奈和辛酸可见一斑,这也是农业人才短缺的第一大原因:农业从业收益低!

紧接着是第二个问题:农业人才本身的缺乏。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学农=下地干农活,还得回农村,那些好不容易把孩子从农村送出来的家长,自然不愿意让孩子放弃跳出农门的机会。

农业大学招生困难重重,以致于有传统农业大学办不下去,只得改成综合性大学。

学农的人少,学农而事农的就更少了,入校转专业、毕业转行,学农务农的大学生十不存一,造成了农业人才的巨大缺口。

去年7月,人社部联合阿里发布了《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农业被列入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行业,农业经理人人才缺口近150万,农业相关领域人才缺口总和近千万。

这两点就决定了农企招人难,加上中国大部分农企还处于较为传统的发展模式,农业人才招来也很难留住。人才在农业企业干得再好,也只是一个打工的,很难有真正融入企业的机会。

我了解的一些企业里,很多基本上都是家族企业,规模不大,规矩挺多,缺乏现代化职业经理制度。招来人才不是出于实际的发展需求,而是当成企业门面供起来,人才没有上升的通道,自然也就丧失了在企业里长久发展的动力。

招人难、留人难,还有一条用人难。

用人难就难在选不到和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供给。一般来说,我们把农业人才划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两大类,技术型解决标准化生产、优化品种、提升品质,这类人才非常专业,门槛也很高。管理型人才要能搞懂怎么管理员工、怎么控制成本、怎么开拓市场这些问题。

但是,在实际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这两类专业人才,更加需要能够融合这两类人才的人,我们称之为“农业产品经理”的一个角色。因为农企的发展是要建立在全产业链升级的基础上,既要解决技术难题,又要落地市场布局。

柳传志在选陈绍鹏掌舵联想农业时就说过,“凭什么选一个做PC的人做农业呢,后来我们研究过,你说是选养殖业,还是种水稻、种水果的专家做农业合适呢?都不合适,因为这里面除了种植以外,还有运输、管理、销售诸多领域,实际上是需要一个真正懂得企业运作的人来打头才合适。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305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