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湾区数字农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在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举行,发布会通过CCTV《央视频》进行全国直播,邀请了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企业家、要素平台专家等单位代表出席,并特意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教授主导发布。
当今,信息化、数字化进程极大地改变着各行各业,对农业的冲击也极其显著。据估计,2025年数字农业经济规模将达到1.26万亿,前景可期。但实操中因跨域合作、准入门槛、技术集成等主客观原因,导致近些年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的行业乱象丛生。特别农业生产类园区,大多处在偏远山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水平较低,因一些“高大上”的形式需求,虽然追风上了一些数字化、信息化平台,但大多停留在“环境数据屏幕化”“表格数据可视化”的初级阶段,有些成了“聋子耳朵”,只是花钱养了个“道具”。“这里面有两大类原因”,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博士分析到,“一种就是‘真有需求的’,承建单位难以胜任;另一种就是‘非真需求的’,买个道具装高大上”。为什么承建单位难以胜任?刘玉涛有个“庖丁解牛”的形象比喻,锋利的“刀”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技”。农业数字化涉及三类“技”,农艺的技、农机的技、信息的技。现实中,“农艺技”更堪忧,市场上差不多八成以上的承建主体并不懂农业或者对农业一知半解,仅按照“输入—计算—输出”的套路对工业、农业均等复制。结果遑论指导生产,连农业“门关”都摸不着。最终导致“花冤枉钱买道具”现象频现,甚至是同款同类道具。
为引导健康的行业秩序、示范推介优秀的案例技术、助力数字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同志关于“汇聚优势技术,串珠成链、重点示范,在实践中促进技术联合研发和科技产业一体融合”的指示要求,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安排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牵头,携手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以及中国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和IT行业精英法人单位,围绕广东省农业主导产业,重点遴选“农艺技”“农机技”“信息技”的优秀技术、案例予以“解剖麻雀”案例说法,并汇聚成册以飨社会。
发布会上,罗锡文院士致辞并宣布发布了《湾区数字农业发展白皮书》。他坚定地表示,数字农业未来已来,这是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装备智能化、沉浸式监管无人化、自主作业无人化和多技术集成化的必经历程。未来,数字农业必定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深度融合的有机复合体。罗院士认为,《湾区数字农业发展白皮书》的发布,充分表明广东实事求是、敢说真话、客观公证的分析现状,直面问题,有想法、有做法、有说法,既精选了“学有榜样,赶有楷模”的先进案例,又设计了技术集成、串珠成链、抱团攻关的机制,这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敢为人先。这为全国农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指引。之后,主办方通过“线下+线上”联动方式,顺序展演了水稻无人农场、梅州智慧金柚、茂名智慧果园、从化花卉产业大数据、温氏标准化养殖、数字渔业云服务、极飞无人机应用和阳西数字农业示范县等8个代表案例。据项目负责人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信息部部长吴惠粦透露,这个白皮书将每年面向社会发布一次,目的就是甄别技术、串珠成链、集成示范、落地转化,进而反导催动“产学研”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