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我国粮食已实现自给自足,但仍需进口的原因

   2021-11-30 热点我见6920
导读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据报道,今年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新高,产量超过1.3万亿斤。截至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连续18年丰收。目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据报道,今年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新高,产量超过1.3万亿斤。截至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连续18年丰收。

目前,我国稻谷、小麦自给率过去5年远在国际安全线之上。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调查报告,全球206个国家与地区中,仅有33个能够做到粮食自给自足,其中只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与新西兰这6个国家有对外援助能力。

然而,在此情况下,我国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农产品,原因何在呢?实际上,这完全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做出的决策,具体来说,我国仍需大量进口粮食和农产品的原因如下:

一、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我国的大米、小麦和玉米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对于此类农产品我国的进口量很小,主要是出口。


我国对于大豆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量非常大,但国内大豆种植和生产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只能依赖进口。数据显示,我国对于豆油的进口量占全球豆油贸易总量的24%,位居世界第一。

二、粮食生产成本高,进口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内价格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1.36亩,约为美国的1%。我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复杂,总体来看,高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6%,盆地面积占比为19%,平原面积占比仅为12%。农业生产条件可以说是先天不足,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开展和普及。

由于丘陵、山区面积大、地块小、地形复杂大型农业机械根本无法施展。而我国的农田基本建设、灌溉设施、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存在农业机械到不了田。下不了地,施展不开的问题。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在仍未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条件下,中国目前只能采用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靠农民劳动力进行耕种,由于没有大规模集约化的土地,在此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粮食价格,肯定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条件下,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所生产出来的粮食价格。


中国人口多耕地少,从供需关系上看,粮食作物属于土地密集型产品,我国的粮食生产显然不具备成本优势,从世界各国粮食单产数据也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中国稻谷单产排名世界第8,小麦单产排名也是第8,玉米排名第14,大豆排名第21。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单产都高于中国。美国玉米单产为9458㎏/公顷,中国玉米单产5167㎏/公顷,中国玉米单产仅是美国的54.6%。美国大豆单产为2807㎏/公顷,中国为1454㎏/公顷,中国的大豆单产仅为美国的51.7%。

此外,近些年来随着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涨。目前国内的小麦收购价为1.1元/斤,进口小麦约为0.6-0.8元/斤。

三、由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

我国有着全球最大的14亿人口消费群体,占世界总人口的18.6%,这一庞大基数,必然导致消费需求巨大。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较高,但是人多地少,平均到每一个人,数量就显得很低,这也是我国农业的一个天然劣势。

与发达国家农业状况相比,它们基本上都处于人少地多,机械化水平高,粮食产量很高。如美国农业高度发达,从播种到收割、贮藏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过程几乎很少用到人工,农民都已经演变为农业工人,在此基础上,美国的农产品性价比相当高,价格十分便宜,在出口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所以我国需要通过进口价格更为便宜的农产品来弥补国内的需求,除去价格因素外,国内农产品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国内种植不如进口性价比高,也是进口农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大豆是亩产较低的农作物,种植1亿吨大豆所需的土地,种植稻谷可以收获3.7亿吨,种植小麦可以收获2.8吨。

由此可见,产量高的农作物,我国很少会进口。但是,亩产低的农作物,采取进口弥补不足,不失为一项明智的选择,不过,这也是由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天然短板所决定的,实属无奈之举。

四、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质量下降

尽管我国十分重视保护耕地面积,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未能遏制我国的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耕地还会减少,因此,尽可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底线。

加上前些年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保护,所造成的破坏和污染至今仍难以恢复,许多地区的土壤出现了严重的盐碱化、沙漠化状况,使得我国耕地质量下降。


五、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劳动力一直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由于去城市打工能够获得比在家种地更多的收入,所以大多数青壮年都加入了农民工的队伍,成为2亿多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一分子,农村留守人口大部分仅剩下一些老人和小孩。由于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少了,必然导致劳动力价格上升,从而促使粮食价格上涨。

六、粮食结构矛盾突出

虽然我国粮食生产一直保持较高产量,但粮食结构并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粮食种植主要以稻谷、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而其中大豆产量比较少,我国每年进口的大豆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大豆在粮食进口中占比达70%以上,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达到90%以上。

七、为了平衡国际贸易

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家具等为主,由于我国与许多国家的贸易往来都处于顺差地位,为了平衡双方贸易状况、减少贸易摩擦,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也会选择适当增加从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

2020年1月,中美双方就签署了贸易协议,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2589万吨,同比增长达52%。


八、出于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目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上受突发疫情冲击,全球粮食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除疫情外,还包括受蝗灾、气候等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为此,联合国曾多次发布过粮食危机警告。

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加大粮食进口量,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国内粮食供应的安全,完全是出于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由于以上原因,我国每年农产品的进口量还在不断上涨之中。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额14262.1万吨,同比增长3117.5万吨,增幅达到27.97%,不论是进口量还是增幅都创最近几年新高。同时,数据还显示,全球每年的粮食贸易量不足我国一年消费量的2/3。

结语

看了笔者以上论述,许多人不禁会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感到担心,对于这一点大家尽可放心,目前我国食用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保障国内食用粮食安全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虽然目前我国的粮食进口量有所增加,但大多数进口的粮食主要是用于工业用粮及饲料用粮,对食用粮食的影响不太大,总之,我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可以得到保障的。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298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