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业生产方式,是指生产方式在农业中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农业中存在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在农业中寻求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方式。同样,它由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农业生产模式是社会生产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常情况,该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并使它服从于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运动。但是,在实践中,存在各种复杂的现象。主要有:当农业是该社会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时,社会生产方式就是由农业生产方式决定的。如在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的生产方式、封建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是由农业的封建生产方式决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不再是主要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只是基础产业部门。这时社会生产方式,在相当长一个阶段,农业中可能还是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定会对农业发生影响、渗透、统治,直至农业中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改造为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这就使农业生产方式的形式及其变动出现许多过渡、渐变的现象。
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农业中尤为突出。不仅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别。如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形成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时,资本主义把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变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使它们农业生产方式出现许多过渡性的新情况,如种植园经济,既带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又带有前资本主义生产式的因素。
农业生产方式还受农业特点的深刻影响,呈现出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由于资源的不同而形成的,如在原始农业生产方式中就曾形成以定居的种植业生产方式,以及以游牧为主的游牧生产方式;有的是由于农业是生物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所以农民个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并使自己依附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
总之,农业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遵循生产方式运动的一般规律。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出农业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特殊性。农业经济学是揭示这项运动的共性和个性。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农业进化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发挥作用的经济规律。
通常,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进行一些调整和纠正,使其继续适应生产力。然而,当生产力发生重大质的变化时,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产关系相对独立,对生产力有很强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当生产关系变得不适合新的生产力时,它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在这时变革生产关系就成为生产方式内部矛盾的主要和有决定意义的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往往源于对这种规律的正确认识与运用,或是对这种规律的忽视与不适应。对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两条线索进行分析,即生产方式的运动基本规律,这一点也必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以上结论在农业经济中同样适用。然而,认识不能停留在上述抽象原则上。用这些原则来分析农业生产方式的时候,应该从两条线索来考察。
一条线索来自于农业本身。在农业生产方式中,农业生产力同样也是最活跃的要素,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农业生产力是相对独立的,其社会生产力一般,确切地说,与其它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生产力,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农业生产力的个性表现为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因此,在农业中,首先确定的生产关系是以农业生产力状况为主的。
一定的农业生产力,就决定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农业生产关系对社会的作用,取决于它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条线索是从整个社会来观察。农业是整个社会生产方式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农业生产力要受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农业生产关系也要受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当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相一致时,这里就不会发生冲突。
但在发生了不一致的场合,如农业落后于社会一般,不仅社会生产力会影响、渗透、变革农业生产力,而且社会生产关系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渗透、变革农业生产关系。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旦在某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即使那时该社会农业生产力还没有发生重大质变,农业生产关系也会发生向资本主义化方面转变,然后推动农业生产力发生质变与之相适应。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农业生产方式或者就是社会生产方式,或者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所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是一致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情况就有所不同。农业中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虽然在封建生产方式中有所萌芽,但变革封建生产方式的决定力量是工业中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随着工业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方式在社会占统治地位,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这时,农业往往还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于是工业凭借着是新的生产力代表,一方面剥削已经落后的农业生产力;另一方面又改造农业中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之与资本主义相适应,同时改造落后的农业生产力,使之近代化、现代化。
结语
此外,在殖民体系下的农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以及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中,都存在类似的现象。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章节中展开。在分析那些具体现象以前,应先了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