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讲成绩一带而过、摆问题一针见血,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的这次评议给力了

   2021-09-29 260
导读

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乡村振兴工作评议联组会议。在历时4个多月、各级人大代表9000余人次参与400余次视察调研后,10位评议人以讲成绩一带而过、摆问题一针见血的方式,现场对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

 

  

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乡村振兴工作评议联组会议。在历时4个多月、各级人大代表9000余人次参与400余次视察调研后,10位评议人以讲成绩一带而过、摆问题一针见血的方式,现场对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视。



评议直指短板的“最短板”

此次评议是今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工作重点。鉴于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为进行高质量的全面检视,从4月初到8月下旬,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做了大量工作。

这期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小敏带队到一线开展调研,13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组织视察调研399次,形成了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和相关专题的调研报告;省人大及常委会7个专工委牵头开展专题调研和代表意见建议征集,形成8篇专题调研报告和问题清单;五级人大代表近9000人次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意见建议,形成67篇代表个人或小组的调研报告。这些努力和成果为28日的评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天,江苏省副省长潘贤掌率17家被评议部门和省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人现场听评。记者注意到,10位评议人肯定成绩均只三言两语,说问题则入木三分。如就乡村养老及公共服务问题,江苏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副主任委员贡旭敏直指,这依然是我省民生短板的最短板,“调研看来,基层一些地方在改善乡村民生工作方面,相对于抓环保和安全治理还显得力度不够大、不太急;相比招商引资,显得办法点子不太多。有的干部量力而行有余、尽力而为不足,仅仅满足底线达标。”

就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的“乡村公共服务优先安排”原则,贡旭敏向有关部门直言:“相同的水平不能称之为‘优’,同步出台政策也不能算作‘先’。只有以更高的标准、更多的投入、更诚的态度,才能真正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均等化。”

这样犀利的分析,建言现场还有很多。如作为美丽乡村调研组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主任汪泉表示,少数地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存在偏差,“一些地方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简单等同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对产业发展不够重视;有的地方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振兴的唯一选择,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片面理解为乡村旅游。”

对直截了当的评议和清单列出的问题,潘贤掌代表省政府表态说,一定高度重视、照单全收、全面整改,认真对照查摆,找到症结所在,明确交办部门,逐一过堂销号,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



接地气聚民心,提升本乡本土发言权

“调研中发现,广大农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都很赞成和拥护。他们也关心本镇、本村在新一轮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后是撤并还是保留;关心本镇、本村有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振兴举措和实际利益;关心留在农村或返乡创业能不能挣到钱、找到对象;有了孩子,能不能就近入园、入学;生了病,能不能就近医治好。”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周敏坦言,一些地方细化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做得还很不够,针对农村农民所思所盼作出交底见底的解疑释惑做得还很不够,面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在拴心留人、分类引导上做得还很不够。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221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