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他们在水稻田里为母校送上祝福!

   2021-09-23 四川农业大学​140
导读

又是一年丰收时,稻田内外学子勤。9月17日,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组织130余位农学专业2020级学生和部分高年级学生代表到邛崃市水稻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黄

 

 

又是一年丰收时,稻田内外学子勤。9月17日,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组织130余位农学专业2020级学生和部分高年级学生代表到邛崃市水稻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黄富带领学生走过川康优2115稻田)

当天,川农大农学院学子身穿统一的着装,在稻田里拉起写有“四川农业大学生日快乐”的巨大幕布,为母校庆生。同时,通过亲自下田感受“泥”的温度、聆听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教授黄富讲述宜香优2115、川康优2115培育的故事、观看水稻全程机械化收获等活动,感受现代农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丰收的喜悦。



(邛崃市水稻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

看现场

课本知识在稻田中得到生动体现

卷起裤脚,走下稻田,川农大学子一气呵成做好了干农活的准备。“现代作物生产实践是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川农大农学院副院长杨峰向记者介绍,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因此组织农学院的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现代农业一线生产的实际,从而培养学生知农、爱农、从农的意识至关重要。

稻田中,上百亩川康优2115一行挨着一行,密集而整齐的在田间等待收获。“与平时参观不同,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水稻的生长环境和金灿灿的稻田。”川农大农学院农学专业大三学生杨杰告诉记者,从教室走到田间,课本上学到的如水稻的生长特性、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不再停留在纸上,而是生动展现在了眼前。“通过实际体验,我们把课程上到了稻田里。”



(黄富讲述宜香优2115、川康优2115培育的故事)

本次实践活动还有一个特殊的环节,由黄富讲述宜香优2115、川康优2115培育的故事。杨峰介绍,这两个水稻品种均是黄富教授选育,目前川康优2115这个新品种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的2021年全国水稻新品种(286个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活动中,被全国水稻专家评选为优秀新品种,居获评的43个品种首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融合,发挥作物学科的育人优势,培养知农爱农创新型农学类专业本科人才,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走出教室、走进田间,真正了解到农业生产的前沿知识。”

此外,学校还邀请校友代表、农学专业2010届毕业生、省农科院作物所朱丛桦博士以“学农、爱农、为农”为主题向同学们作分享。朱丛桦用他在川农大就读并走上科研道路的经历,鼓励同学们勇于肩负起“强农兴农”使命,树立远大理想,以实际行动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川康优2115长势)

当天下午,同学们还来到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通过观摩水稻、花卉、辣椒等品种田间表现,了解现代化农业设施栽培的发展。

在人工光植物工厂外,看着室内红光下生长着的“健壮”生菜,来自川农大农学院农学专业的大二学生陈宏宇拿出相机仔细记录起来。陈宏宇告诉记者,他来自甘肃,由于条件的限制,家乡比较少见规模化的种植,通过今天的观摩学习,他了解到农业机械化应用对于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性,智慧农业的发展吸引着他的关注和学习。

庆丰收

强农兴农是农学人的担当和使命

从田中回到田坎上,川农大农学院学子的脚上还带着劳动的印记。“从此前的育秧、移栽、插秧,到今天的收获,我见证了这一季水稻的生产,自己也得到了成长。”川农大农学院农学专业大四学生杨文艺告诉记者,当初选择农学,也是因为自己生在农村,希望能够通过青年一代,为未来农业的发展助力。

对于即将到来的农民丰收节,和“农民”“丰收”等打交道的农学院师生有着不少感触。“丰收节的设立不仅仅是对劳动人民成果的认可,也是为让更多人认识劳动、认识粮食的重要性,是一次知识普及。”杨杰告诉记者,真正走进川农大农学院农学专业之后,他发现农学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更多的是农学学子对于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责任和担当,这也是农学人的使命。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208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