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山东“十强”产业深观察|现代高效农业路越走越宽

   2021-09-16 大众报业集500
导读

种地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已能在“指尖”在“云端”;农民还在靠单一卖农产品挣钱?如今已能从产业链条上获取多重收益;小农户还在单打独斗?如今已联合抱团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齐鲁大地沃野田间,正在发

 

 

种地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已能在“指尖”在“云端”;农民还在靠单一卖农产品挣钱?如今已能从产业链条上获取多重收益;小农户还在单打独斗?如今已联合抱团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齐鲁大地沃野田间,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近年来,山东农业不仅在‘量’上有了大突破,更是在‘质’上有了大提升。”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褚瑞云说,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坚持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总抓手,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着力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现代高效农业持续领跑全国。2020年,山东农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颠覆“土”印象

农业生产尽显“科技范儿”

“现在棚里温度37.3℃,有些偏高,智能放风设备已经自动启动工作了。”9月12日中午,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菜农崔江元打开手机软件,向记者展示了棚内刚定植的西红柿的生长状况。“有了这‘新农具’,再也不用跟以前一样整天‘泡’在棚里了。”

崔江元种菜已有21年,最初他和妻子只能种好一个棚。“每天得跑四五趟,随时查看棚里的温度计。温度高了,就得爬到大棚上边打开放风口放风。”他说,如今除了智能放风设备,还用上了智能水肥一体机、智能补光灯、智能控制卷帘机等,点点手机就能管理大棚,他俩已经扩种到了三个棚。

有了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装备的助力,菜农实现了“云端”种菜、精准种菜。“按每年种两茬西红柿算,现在一亩地一年能产35000到40000斤,比以前增产20%。”崔江元说,不仅产量上来了,精细化管理让蔬菜品质也大大提高,收益比原先翻了番。

广袤的田野上,人们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发生改变,诸多“高科技”正让种田变得越来越智慧。近年来,山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传统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9月10日上午,作为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中外与会嘉宾来到位于商河县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现场观摩。无人驾驶收割机、无人机飞防、水肥一体化喷灌机……先进的机械化装备吸引嘉宾频频拿起手机拍照。

“这台航架式平移喷灌机可以进行水肥一体化大面积作业,作业效率比传统灌溉机械提升30%以上,提高作物产量15%-25%,节水30%-50%。”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它具备智能操控和数据采集功能,可以根据数据决定灌溉时间,实现喷灌机远程控制,做到无人值守。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山东积极发展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先进植保机械、智慧农机等,加快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两全两高”农机化。同时,选育推广了济麦系列、山农系列、登海系列等一大批小麦、玉米高产稳产品种,普及推广了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一防双减”等关键增产技术。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山东粮食总产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今年夏粮总产量527.44亿斤、单产440.03公斤/亩,双创历史新高,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山东力量。

为“耕耘”好节粮减损这块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山东在全国率先发布粮食减损行动方案。在生产环节,山东将持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集成推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加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广普及机收环节粮食减损技术措施,到2025年,小麦、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降至1%和4%以下。

“三产”融合发展

农业效益增农民钱包鼓

“以前卖菜得去离家20多里路的市场,现在送到邻村的‘中央厨房’,不仅方便,价格还高,一斤菜能多赚两到五毛钱。”朱思利是滕州市姜屯镇营里村村民,她的公婆种了5个蔬菜大棚。9月11日一大早,她帮着把1600斤白菜拉到了滕州市正德康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洪东村建设的“中央厨房”去卖。而她自己也在这里打工,每月能收入3000元。

这个“中央厨房”是当地最大的农产品加工车间,一头连着学生餐桌,一头连着农户基地。“‘中央厨房’建到田间地头,蔬菜采摘后就能直接进行加工,接着热链输送到餐桌上,每天能为全市中小学7万多人次提供营养健康餐饮服务。”合作社理事长李国说。此外,他们还通过冷链配送初加工过的净菜到企事业单位食堂,带动销售周边700多农户种植的蔬菜。

“优质农产品生产—中央厨房精细加工—全程物流配送—多元化零售商贸”,正德康城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全产业链年销售达1亿多元,带动700多人就业。

发展乡村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山东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与销区对接、向园区集中。同时,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民宿集聚区。

“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53元,同比增长5.5%,比2015年增长45.0%,快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6.4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山东将持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大力培植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支持主产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冷链物流中心,到2025年,培育打造农产品加工强县50个、示范企业600家。”褚瑞云说,山东将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形成“农业+”多业态竞相发展格局。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202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