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超1亿亩,农业灌溉领域的范式革命

   2021-09-16 界面新闻2280
导读

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超1亿亩,农业灌溉领域的范式革命长期以来,水肥在农业种植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地域广阔,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多、栽培方式多样、栽培季节性差异明显。农业生产中过量灌溉施肥导致水肥资源

 


  

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超1亿亩,农业灌溉领域的范式革命

长期以来,水肥在农业种植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地域广阔,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多、栽培方式多样、栽培季节性差异明显。农业生产中过量灌溉施肥导致水肥资源浪费、土壤酸化和水体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普及水肥一体化等农田节水技术,全面提升农田水分生产效率和化肥利用率成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节水型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农村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机械施肥将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提高10个百分点;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1.5亿亩,增加8000万亩。

一、水肥一体精准施入,施肥设备是关键

水肥一体化主要根据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规律,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作为将施肥技术与灌溉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精确施肥与精确灌溉相结合的产物,在灌溉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可溶肥料溶解到水里,棍棒或机械搅拌,通过田间放水灌溉或田间管道,更进一步地还通过滴灌或微喷灌等装置均匀的进入田间土壤中,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技术。

现代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实时自动采集作物生长环境参数和作物生育信息参数,通过模型构建耦合作物与环境信息,智能决策作物的水肥需求,通过配套施肥系统,实现水肥一体精准施入,大大提高灌水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施肥设备根据其自身特征及灌溉施肥要求安装在首部或灌水器前端,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灌溉与施肥的质量。目前常用的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有文丘里施肥器、比例施肥泵、全自动注肥设备、压差施肥罐等。不同的施肥器运作技术与特点如下:

文丘里施肥器一般与灌溉进口处的阀门并联安装,水流通过文丘里管的时候,利用渐缩管处产生的压差将液态肥料从敞口的肥料罐吸入管网中,通过匹配不同口径的吸肥管可以调节注入肥料的浓度。其特点是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无须电力,但是其压力损失较大,多用于灌溉面积较小的区域。

另一种采用文丘里结构的施肥器为目前市场上较先进的智能施肥机,该类型智能施肥机可以通过EC/pH值及流量监控装置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下,通过机器上的一组文丘里施肥器准确地把肥料养分或其他物质注入灌溉主管网中,用户可通过物联网进行可视化监测及控制。与此同时,该类型智能施肥机也可与气象站、土壤温湿度、蒸发量、降雨量和太阳辐射等传感器相连接,实现全自动智能调节和控制灌溉施肥。但该类型智能施肥机造价昂贵,不适用于一般用户。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肥一体化智能装备架构图 图源:《中国水肥一体化装备的分类及发展方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肥一体化智能装备架构图 图源:《中国水肥一体化装备的分类及发展方向》
压差施肥罐主要由肥料罐、节流阀门以及连接管组成,通过在罐体间形成压差,利用水流将罐中的肥液压入灌溉管网中。其特点是加工制造简单、使用方便,可适用于大田灌溉,但肥液的浓度会随施肥时间而变化,无法控制施肥浓度,不利于精确施肥,且罐体容积有限,需要多次添加肥液。

目前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各种规格的压差施肥罐,但出口肥液浓度随时间衰减的问题至今尚无较好的解决方法。因此,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精确变量施肥已成为当下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国内已有学者开始呼吁逐步淘汰压差施肥罐,进而采用施肥浓度恒定且可调的施肥设备。

比例施肥泵是一种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施肥装备,其通过水压驱动内部吸液活塞的运动来向管网中定比地添加肥液。与其他施肥设备相比,比例施肥泵的施肥精度高,且注入比例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

还有主要由搅拌器、肥液桶及柱塞泵组成的施肥设备,该类型施肥设备主要配套平移式喷灌机及圆形喷灌机等大型喷灌机使用。此外,施用固体肥料的大田移动式精量配肥灌溉施肥一体机,集成了灌溉施肥时间分配模型和母液浓度动态调控方法,可实现母液浓度精准调控和全自动灌溉施肥。

与传统的施肥方式相比,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具有诸多优点,如大幅减少肥料使用量,减少养分流失,降低面源污染,灵活调控以满足不同区域或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200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