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市农业农村工作动态传真】(九十五)

   2021-09-08 270
导读

为迎接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充分展示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5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向人民汇报,请群众阅卷,让广大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市各地各领域取得的新变化新气象,近日,合肥

 

 

为迎接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充分展示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5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向人民汇报,请群众阅卷,让广大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市各地各领域取得的新变化新气象,近日,合肥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和省市媒体开展“五年看点”集中采访活动。8月25日举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速”专场,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二级巡视员夏伦平在通报会上做了专题通报。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五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大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积极推动农业变产业、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精品、劳动变活动,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突出环巢湖、沿城、岭上、沿山等区域,大力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项目,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打造出一批环境美、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的美丽乡村。2020年,全年农业增加值达33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年跨千元台阶,达24282元,年均增长7.2%。

全市推进环巢湖流域水稻绿色种植模式,建立了74个水稻、小麦病虫草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巩固提升“1+8+34”个国家、省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粮食年均播种总面积总产量实现双稳定,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蔬菜标准园19个,发展设施蔬菜面积37.83万亩,蔬菜产量稳定在230万吨,菜篮子产品综合生产保障能力位居省会城市第6位。

畜牧业养殖方面,合肥创建部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9家,推广楼层式集约高效养猪模式。2020年,全市生猪存栏64.70万头、年出栏126.5万头。合肥还积极实施虾稻产业“3115”工程,打造虾稻共养千亩示范片24个,创建5个国家级虾稻综合示范区,全市虾稻综合种养总面积达80.6万亩。

合肥市着力打造乡村民宿、农家乐。依托农业、农事、农房和农家饭菜开发肥东县长临河六家畈、四顶山,庐江县汤池、万山等乡村旅游集聚区,长丰杨庙马郢、巢湖厵乡、蜀山小岭南等民宿村,升级建设185家星级农家乐。此外,合肥还打造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全市共创建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9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106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推出55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累计完成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65.11万余亩。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重点实施水土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有序推进,87个乡镇实现了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完成各类改厕32.19万户,农村常住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31%,乡镇政府驻地及中心村污水治理率达80%以上。推进化肥农药减施,化肥使用量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率达92.5%,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工作全面推开。

2019年全国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在2021年8月18日召开的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视频会上做经验交流。“十四五”期间,我市继续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都市现代农业布局,突出绿色农业发展,加强现代园区建设,加快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融合,加大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力度,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合肥打造成全国都市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194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