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接棒黄峥一年来,带领拼多多取得了不少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 " 死磕 " 农业,且在持续加力。
上周,在拼多多发布 2021 年第二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将拿出 100 亿成立 " 百亿农研 " 专项,目的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达到科技普惠,而 " 一号位 " 由董事长兼 CEO 陈磊担当。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深耕农业 40 余年,他也一直有个农业情怀:用科技,把农业产业化、市场化," 小农经济 " 变成 " 大农经济 "。
只是从传统农业发迹的新希望,与电商起家的拼多多,分别走在两条不同的农业探索之路上。
释放 " 菜篮子 " 的购买力
2015 年,拼多多创立时 " 赶了个晚集 "。国内电商已经历过 C2C、B2C、O2O 几轮厮杀,剩者为王——淘宝以服饰类目见长,京东以 3C 家电为壁垒,当当网抓住图书出版活出 " 小而美 ",唯品会找准品牌甩卖顺利 " 上岸 "......
看似大局已定,拼多多却选择了最难啃的农业生鲜作为切入口,在微信生态中利用 " 社交拼团 " 的独特玩法,突出重围。并发展成综合型在线购物平台,与京东、阿里形成 " 电商三足鼎立 " 之势。
在拼多多交易体量不断壮大过程中,农业板块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据拼多多历年财报显示,2018 年— 2020 年,其农产品 GMV 分别为 653 亿元、1363 亿元、2700 亿元,保持了每年增长翻番。2020 年,拼多多农产品在总商品 GMV 中的占比已达 16%,较 2019 年增长了 3%。
去年 8 月,社团团购产品多多买菜上线。主打下沉市场,用户画像和运营逻辑与拼多多高度重叠,能够充分发挥业态协同作用。凭借显著流量优势,拼多多降低了对团长的依赖,团长运营成本更低,帮助自己获得了成本优势。同年 11 月,陈磊对外披露,拼多多日订单量峰值突破 1 亿单,增量需求多来自于农产品。
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拼多多不仅成为了农业上行的第一大电商平台,因为该品类的高频刚需属性,反过来也让平台感受到了下沉市场的拉新、复购的魅力。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 8.499 亿,单季新增 2610 万,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 7.385 亿,占年活跃买家数的 87%。
营收方面,拼多多二季度营收 230 亿元,同比增长 89%,不及市场预期的 267 亿元。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本季度的运营利润为 20 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24 亿元。
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陈磊毫无避讳地指出," 百亿农研 " 项目将拿出本季利润和未来实现的利润,有耐心地进行长期持续投入。因此,该项目会影响短期内股东的每股盈利,也获得了董事会的指示和批准。
事实上,拼多多在销售端针对农产生鲜早已进行了 " 产地直播 "、" 百亿补贴 "、" 限时秒杀 ",例如去年的一场 " 冬令生鲜万人团 " 中,10000 件赣南脐橙被拼光,万人团农产品日销量超过 66000 件。
如今," 农货节 " 已举办三届。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农(副)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 431%,单品销量超过 10 万单的农(副)产品超过 4000 款,同比增长超过 490%。
自 " 百亿补贴 " 上线以来,优质涉农商家已突破 1 万家,并累计上线超 2 万款农产品。上半年平台涉农商家同比增长 180%。
技术渗透 " 田间地头 "
有数据指出,2020 年我国社区零售市场规模达到 11.9 万亿元,生鲜零售达到 5 万亿元,快消品 6.9 万亿元。在美妆、图书、3C 电子、服饰等品类的电商渗透率均超过 20%,外卖餐饮也占到了 15%,唯独生鲜的线上渗透率仅 3% 左右。
正因为生鲜非标品的低电商渗透率,才吸引了阿里、美团、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巨头,不遗余力地尝试各种模式来抢夺这块市场。鲸商曾在《阿里、京东、拼多多的 " 农业战争 "》一文中指出,数字化农业的终极 PK 还是会在产地、供应链之争。
其中,拼多多 " 农地云拼 " 模式,已经把各地分散的农产品集中搬上平台,利用 " 农货智能系统 ",预测农产品成熟周期,提前预售应季果蔬、鲜花,按品类价格精准推荐给用户。这正是陈磊一直强调的," 将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产供销’向‘销供产’演进的路线,并投身其中。"
通俗些理解,拼多多如何把电商嫁接原产地直发,缩短中间流通环节,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 " 最初一公里 " 直连餐厅厨房 " 最后一公里 ",大幅降低产品销售成本、购买成本。与此同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帮助农民科学种、养殖,提高生产资料的单位产能。
具体怎么做,很关键。
年初,拼多多集团副总裁侯凯笛曾表示,重投农业一直是拼多多的长期战略方向,公司以数字化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投建冷库、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通过重塑农业产业链,推动各地农产区标准化、数字化发展。
此次拼多多 " 百亿农研 " 项目的推出,是对以往农业板块的战略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拼多多营销与市场推广费用约 104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91 亿元增长 14%,但环比上一季度,降低了近 30 亿元;研发费用却在不断扩大,今年二季度拼多多研发费用为 23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17 亿元增长 40%。
此外,今年二季度拼多多营业成本达到 79 亿元,同比增长 197%,其中部分投入主要用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供应链体系的建设。
目前,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拼多多通过路线规划技术与网络解决方案,已初步打造出一套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直连超过 1000 个农产区,并带动超 1600 万农户参与到数字经济之中。
不仅如此,拼多多先后推出 "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探索用前沿科技种草莓、种番茄;并先后联合国粮农组织、浙大携手启动 " 全球农创客大赛 ",联合国内产学研机构主办 " 首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 " 等。试图打破国界限制,调动 " 产、学、研 " 力量,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 拼 " 的反思:担当,才有未来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受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的影响,把 " 本分 " 贯穿自己的三次创业,最后在拼多多得以放大,并成为企业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过往,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巨头、传统企业集团当自己发展到一定体量之时,都会跨界多元化发展,美其名曰:寻找 " 第二增长曲线 "。
而已过千亿美金市值的拼多多,在电商平台中也是活跃用户最多的公司,仍 " 本分 " 坚守电商主业,再细分来定义——在坚守当年起步的农业,延续 " 第一增长曲线 ",在资本市场没有什么 " 新故事 "。
在本次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出现了 " 意外插曲 ",在陈磊被问及有关电商行业出现新对手时,他除了一如既往地淡化竞争思维外,更重要的是第一次公开反思了自己创造 " 拼 " 的电商模式,并流露出一些谋变的信号。
" 六年前,我们决定基于移动端做电商,创造了‘拼’这个不同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现在还是不是最适合用户需求的,我们内部也在不断讨论。从我们用户目前增长放缓也能看出一些趋势。" 陈磊说。
去年 7 月,先是黄峥卸任 CEO,又在今年 3 月辞去董事长一职,均由陈磊接任。他表示," 我们的团队处在新老团队交接期,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调整战略,我们的模式能不能适合未来 5 到 10 年的趋势。我们会努力,但未来有更多不可预知的挑战。"
他的顾虑一方面出于企业家危机意识的觉悟,另一方面更是当前互联网监管环境中责任意识的体现。毕竟作为一个 GMV 过万亿的大平台,下游动向将影响牵动着上游产业链,如果无限拉低价格底线,就会把成本转嫁给上游供应链。
在农业领域,博弈的矛盾体同样存在。已故的袁隆平院士,生前接受电视采访时指出,农民希望农产品能高价卖出,获取更多收入,但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却是想着价格越低越好。
" 菜篮子 " 关系民生问题,为了农产品供给平衡、价格同人均消费水平一致,每年国家会拿出一笔财政预算作为农业生产补贴。据不完全统计,2016 年— 2020 年,我国农业财政补贴金额累计超 10 万亿元!
在拼多多财报里已有批注," 百亿农研 " 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显而易见,是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伟大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拼多多在农业领域持续加码 " 做重 ",更有利于在该领域构建行业壁垒。
原产地直达消费终端,去中间环节,农贸流通体系发生改变;新技术提高小农经济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奔向 " 大农经济 "。那么问题来了,技术给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流通效率提高,会导致更多农民、农商失业吗?
其实不然,探索中的 " 大农经济 ",需要更多懂智慧农业的新农人,他们不仅是电商运营人才,未来还需要掌握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数字化工具。
2020 年,拼多多已先后奔赴云南、贵州、河南、青海等地,开展了近 20 场电商专题讲座和培训,覆盖农业生产与经营者超过 5000 人。同年," 中国农民丰收节 " 期间,官方开启新一轮 "10 万新农人培育计划 "。并通过 " 新农人返乡体系 " 带动的新农人、新农商打通了农产区 " 入网 " 工作。
农业这条路没有时尚产业的华丽与性感,聚光灯不会照耀田间地头的故事,它的朴实无华中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坚忍,而拼多多的埋头 " 死磕 ",未来又会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