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万木葱茏。行走在风景如画的晋中大地,从巍巍太行到祁太平川,从清漳河畔到汾河两岸,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连片种植的现代农业示范片区、蓬勃发展的富民产业点缀在沃野间,交织成一曲绚丽的乡村振兴发展华章。
近年来,晋中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到推动乡村振兴规划布局;从强化产业支撑,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建设宜居新家园,到推进乡风文明向纵深开展,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广袤田野升腾起乡村振兴新的希望。
人居环境整治
扮亮美丽宜居新农村
在距榆次城区18公里的乌金山镇后沟村,120套整齐气派的二层别墅式现代化民居均匀分布,勾画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新农村图景。这是后沟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吸引力的巨大成果。
如今,在层峦叠翠、鸟语花香的美景中,后沟村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并于去年成功创建了“全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从旧村拆迁到新村建设,从产业发展到文化培育,从村规民约到乡村治理,这里续写了“最美乡村”的榆次样本。
红瓦白墙绕着绿水青山,庭院篱笆伴着美丽乡村,葱茏苗木与旅游公路相融相映。在我市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中,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抢抓机遇,以组织振兴为引领,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为引领,我市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交账清单,一体推进村庄清洁、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卫生乡村创建五大专项行动,带动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涌现出灵石崔家沟村、介休张壁新村等众多“农村人满意、城市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高效现代农业
澎湃增收致富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寿阳县是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由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7500亩有机旱作高产玉米示范园,在种植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米旱作高产种植技术模式,即机械深松—精选优种—测温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中耕追肥—植保防控—机械化籽粒收获—地膜“零使用”—秸秆全量利用,旱地玉米亩产提高20%-30%,蹚出了一条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太谷区范村镇西曲河村在荒山荒坡上建起了占地500余亩的32栋旱垣温室大棚,建成全国首创的智能化旱垣温室大棚园区。园区实行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管理,是自动化新技术。相较于传统农业,节水量达1/3,亩均产量还可提高一倍。西曲河村旱垣温室园区是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有机旱作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代表,也为全省山区旱作农业走出了一条新路。
我市坚持把“有机旱作”作为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建设,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5.65万亩,发布农作物标准技术规程38项,农业标准化率达到35.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形成玉米、高粱、谷子等15种典型旱作种植模式,在全省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