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农业科技公用品牌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何不同?

   2021-07-15 3360
导读

生产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生产过程的全程品牌化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基础。近年来,全国各级政府都在重点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对提升当地特色农产品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影响力

生产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生产过程的全程品牌化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基础。近年来,全国各级政府都在重点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对提升当地特色农产品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影响力局限于本土的认知困境、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收益困境、消费者认可度不高的信用困境,以及品质管控难、价值提升难、科技供需错位等现实问题。
科技实力和技术推广能力是影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增强其影响力和生命力,值得深思与探讨。
什么是农业科技公用品牌
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起到全方位、多维度、宽领域和深层次的支撑作用,但不同于农业生产投入品、农产品加工品在品牌化上的全面普及,农业科技的品牌化依然相对薄弱。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准公共品的属性,其推广过程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所以农业科技的品牌化是对农业产业公用品牌体系的重要补充,属于背书品牌,是以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为目标,以区域内密集的农业科技资源、雄厚的科技优势与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基础,以依托农业科研院所高校成立的行业联盟为主体,在生产标准、技术采纳、检测评价、专业培训等环节制定系列标准规范,授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范围内符合要求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者将品牌商标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商标联合使用,带动区域内、产业内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成长,对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科技支撑作用。
为什么打造农业科技公用品牌
农产品不仅是食品,也是工艺品、礼品等新业态产品,更重要的是能把生产者和消费者、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农业企业和科技单位对接起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对于培育企业、做优产业、带动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科技公用品牌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强强联合,是对农产品信任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强化,是为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的农业全产业链提供增量。
依托各地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完善的科研布局和强大的科研实力,通过与政府、企业开展合作,立足农业科研单位的平台优势,汇聚科技创新资源、凝聚科技人才力量,整合农业科技服务功能,发挥集聚效应,全力打造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省域农业科技公用品牌,可为解决优质农产品供应问题、化解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困境、打破农业产业发展瓶颈提供一条可行思路。
2.1 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目前,消费者对农产品健康化、优质化、个性化的需求日趋旺盛,对产品质量、品牌品类、质量安全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品种、肥药、生产加工工艺、质量管理认证等需要优化、强化的环节,农业科技公用品牌能提供精准有效的科技支撑,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链、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2.2 满足生产经营主体对收益增长的需要
目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政府背书、地域文化以及辐射带动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产品同质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认可度不高的现象。打造农业科技公用品牌,以标准认证、农产品追溯等科技服务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认知力、认可力、认购力,也是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收益增长的需要。
2.3 满足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和知识产权价值体现的需要
农业科技成果的源头来自产业,其最终的归宿也是服务于产业。农业技术创新迫切需要创新系统化、成果品牌化。科技工作者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并应用于生产,使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得知识产权的价值得到体现,从而反馈于农业科研,形成良性循环。

农业科技公用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之间的关系
3.1 不同点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立足于优质的生产环境、独特的生产工艺、优异的产品品质,是区域产品的代言、区域形象的载体,是农产品品牌的一种重要类型。农业科技公用品牌的核心优势在于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专业高效完整的技术服务、权威的评价标准,是农业科技和服务的载体,属于要素品牌范畴,脱离产品不能独立体现价值,需要载体承载。
3.2 关联关系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重在产品,农业科技公用品牌长于科技,农业科技公用品牌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供的科技支撑由产品承载,通过附加品牌标识的方式在优质农产品上得以显现,成为区分产品品质、辨别农产品品牌质量的一个标志。
两个品牌标识共同使用,可以发挥品牌联合效应,一方面,利于提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优势价值、提高消费者认可度、提升品牌溢价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市场对农业科技公用品牌的认知,引导农业科技成果实现内生式增值,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为共性目标,联合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力量,通过农业科技公用品牌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联合互动、彼此加持,形成科技公用品牌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
怎样打造农业科技公用品牌
要打造农业科技公用品牌,必须在品牌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种品质管理、品牌使用许可、科技服务延伸、品牌营销与传播等方面下足功夫。
4.1 完善管理机制,由点到面推进品牌运作
政府牵头引导,以农业科技优势单位为依托,联合全省各区域农业科研院所,组建省级农业科技转化联盟,整合全省优势技术和优势服务,打造一个省域农业科技 公 用 品 牌 ,并 依 托 省 农 业 科 技 转化联盟注 册 商标。成立市场运营主体,由联盟委托市场运营主体进行独家运营,先选取部分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合作对象,以提供各种技术和服务为主,以品牌推广为重,通过设立标准和门槛,层层审核把关,形成具有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的点,再通过进一步的精耕细作进行“以点带面,点面成网”的布局,最终实现统一产业标准、统一品类价值、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品牌营销、统一品牌管理,形成与政府共舞、与行业共荣、与区域互动的运作模式。
4.2 制定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认证
加大力度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统一完善标准评价体系,规范推广生产技术,以技术优势单位为主导,采用“通用标准+团体标准+产品检测指标”的方式,制定以产品标准、试验方法标准、投入品使用准则为主的标准体系,并且制定和落实好准入制度、过程管理制度和淘汰制度,必须在前期就严格把控授权门槛。为保证品牌的安全性,应当根据区域内生产发展水平,有计划、有步骤、有层级地构建品牌授权使用体系。
4.3 发挥科技优势,构建一站式科技服务链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上的优势,针对产业链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以标准化、金融化、电商化、信息化等服务手段畅通“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经济实现”等各环节,从主导品种到主推技术,从区域规划到生产加工,从产品标准到质量追溯,实现产业全链条、追溯全体系、监管无缝隙,形成覆盖农业产业的全要素、全过程科技服务链,以服务链延伸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4.4 融合线上线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
以品牌为抓手,贯穿选择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反馈价值的全营销价值链。举办或参加推介会、农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展会,开展农旅结合、门店推广、网络直播、短视频推送等一系列营销活动,在视觉和营销上强化农业科技公用品牌,形成符号和卖点的双重驱动力。借助物联网、区块链、AI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前端,搭建农产品全程溯源体系,实现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在产品和信息上的双向互动,一物一码呈现产品形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直观地看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关键信息,真正实现农产品可视、可控、可查、可追,提升品牌信任度。
科技对农业、对农业品牌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
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品牌的底层逻辑有两个:一个是科技,一个是文化。如果一个农业品牌科技含量不够高,就会容易被模仿、被假冒、被替代,所以科技是品牌的保护色。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出,要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细化到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科技要素的支撑。而科技与品牌的紧密联系也为品牌强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比如柞水木耳产业的壮大,离不开李玉院士技术团队的鼎力支持,研发柞水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木耳原种,建起高科技大棚,不仅实现生产可视化、追溯源头化、服务网络化的追求,还实现了动动手指点点手机就可以控制大棚通风、遮阳、喷水的智能化操控。
比如富平柿饼的创收增收,是元一智库高振博老师带领团队扎根富平,以科技赋能实现富平柿饼三大提升,即:通过技术指导,帮助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品分级,实现了富平柿饼商品化,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专利制作工艺应用,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通过创新产品品类开发,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
再比如恒北早酥梨的兴村强村,源自恒北村和江苏省农科院进行横向科研合作,把省农科院最新的品种,在恒北村通过新技术、新模式进行推广试种,实现产品升级换代,重新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打响品牌。
小到育苗时温度该控制在几度,大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品牌化的过程也是科技化的过程。因此,打造农业科技公用品牌是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深层保障,通过双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优质农产品,最终形成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一盘棋”,集成解决问题“一体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一条龙”的创新格局。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112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