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农业基础稳 小康根基实

   2021-07-12 2250
导读

开栏的话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本报今起推出“走进乡村看小康”专栏,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成效。

 

 

开栏的话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本报今起推出“走进乡村看小康”专栏,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成效。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看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新发展,看希望田野铺展农业新画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上,走进乡村看小康让人有更多感触:如今,我们的乡村,沃野千里,五谷丰登;我们的乡村,蕴藏活力,动能强劲;我们的乡村,绿水青山,人地和谐。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党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制度体系,建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创新性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举旗定向。

举一纲而万目张。各地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支持保护政策加快完善——

主要农产品实现稳产增产

初夏,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植保无人机在稻田上空作业,游客们在栈道上观光拍照。大荒地村不断延伸稻米产业链条,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相互衔接,生产的绿色、有机水稻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柳疃镇青阜村,从收获小麦、处理秸秆到玉米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村委会主任孙德东说,当地成立了青阜农业公社,经过土地改良和土地流转后,几年时间把贫瘠的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吨粮田。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突出做好生猪稳产保供,统筹重要农产品生产,粮肉菜果蛋鱼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在主要农产品稳产增产的同时,如何实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答案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手段是农业支持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协调,目标是让大地遍染绿色,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的相对弱势在改变。我国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全面推开“三补合一”改革,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保险实现扩面提质,“十三五”期间,累计为农业产业提供风险保障12.2万亿元。总体看,我国建立起覆盖生产、流通、储存、消费、贸易全过程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区域农业发展协调性日益增强,农业的区域失衡在改变。东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东北和中部地区发挥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的优势,“大粮仓”地位进一步巩固;西部地区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据评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等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标志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105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