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 长沙奏响强农富农惠农强音

   2021-06-16 96700
导读

龙虾跳,蓝莓笑,黄瓜俏……6月的长沙,桃李芬芳季,瓜果飘香时,希望的田野传来丰收喜讯。本地蔬菜、瓜果集中上市,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忙着配送,望城区靖港镇石豪村90后蔬菜大户曾世杰过得很充实,“种菜领补贴,抗

  

龙虾跳,蓝莓笑,黄瓜俏……6月的长沙,桃李芬芳季,瓜果飘香时,希望的田野传来丰收喜讯。本地蔬菜、瓜果集中上市,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忙着配送,望城区靖港镇石豪村90后蔬菜大户曾世杰过得很充实,“种菜领补贴,抗灾有保险,当农民,妥妥的安心!”

“一上午,龙虾卖光!想要的,提前预定!”本地龙虾俏,望城乌山街道徐家桥社区新型职业农民贺慧经营着稻虾综合种养试验田,每亩收益破万元。

养殖经营主体256个,养殖面积8.3万亩,规模经营主体50余个……在望城,一只“荷花虾”正撬动综合产值近10亿元的产业链,辐射盘龙岭、靖港、铜官等8个乡镇(街道),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创业有奔头、致富有盼头、日子有甜头……丰收账本里,藏着“三农”改革的密码。从取之于农、用之于城,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取消农业税惠及亿万农民,翻开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各级农业农村干部也从“催农民交税”转变为“帮农民赚钱”,翻开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长沙一次次站到了“三农”改革的潮头浪尖:推进土地“三权分置”,适度规模经营风生水起;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业比翼齐飞;试点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齐头并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美丽宜居乡村遍地开花……一记记改革“硬拳头”,击中“三农”发展的痛点,释放出重农、强农、惠农强烈信号,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油助跑。


2020年,长沙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2.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创近年最好水平。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先行一步 长沙率先全省实现农业税全面免征收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辛苦地里刨食,农民的劳动所得,却没有真正归农民所有。缴纳“皇粮国税”,曾是2000多年来戴在农民身上的沉重枷锁。

“那时候年年种田,年年吃借谷。”宁乡市资福镇清泉河村村民张文明回忆道。挑箩筐、排长队,冒着酷暑交征购粮的情景,曾是50后、60后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小时候,三伏天跟着父辈去送粮,中暑时有发生,那时候没有乡村公路,农民大多用手推车,后来有人出租马车,再后来有了手扶拖拉机,送粮条件得以改善,至此告别肩挑背扛的艰苦岁月。”张文明告诉记者,记忆里的送粮时光,满是父亲汗流浃背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税法的规定,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益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农业税。”曾任长沙市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组组长的李朝晖告诉记者,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前,农民作为纳税人,除了交税,还有很多负担。

“向农民‘搭车’收费,项目五花八门,统筹费、教育附加费、公益事业摊派集资等多如牛毛,农民不堪重负。”李朝晖介绍,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等现象“开刀”,终结了向农民伸手要钱的历史。

从2004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央明确提出了取消农业税的目标。这一年,国务院开始在全国降低农业税税率,选择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全部免除农业税改革试点,并取消了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

“2004年4月,长沙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放出重要信号,长沙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李朝晖回忆,从当年6月开始,长沙地区的农民只交农业税、农业附加税和特产税3种税。

就在同一年,长沙县成为全省唯一免征农业税的试点县。按照省、市要求,长沙县20个乡镇全面免征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2004年全县减少农业税收4768万元。与此同时,长沙内五区免征农业税和农业附加税,望城、浏阳、宁乡农业税税率较上年下调3个百分点。

加强“三农”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工作不歇脚……改革按下“快进键”,从2005年起,长沙率先全省实现农业税全面免征收,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

持续发力 惠农政策激发农民创业致富热情

“当时,长沙是一个有400万农民的农业大市,全面取消农业税,是促使长沙农村实现第三次腾飞的重大举措。”时任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谭仲池如是评价。

“以往每到元旦,镇上的征税人员都会挨家挨户收税,2005年元旦却没看到征税人员的影子。”长沙县高桥镇村民宋佳伟至今保留着一沓厚厚的农业税完税凭证。以宋佳伟的四口之家为例,2002年这个家庭缴纳的农业税为240元。“240元看上去不多,但当时够一家人吃两个月了。”宋佳伟告诉记者,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家里相当于每年可增加240元的收入。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圆满完成阶段性历史任务,转入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新阶段。除逐步取消农业税外,更多配套改革逐浪前行:在教育方面,实行“一费制”后,教育乱集资现象将不被允许;在电力改革方面,进行电网改造后,将实现城乡统一电价;在会计管理方面,村级会计账目由乡级统一管理,政府部门将统一成立会计中心……这些配套改革措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彻底杜绝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

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从土地中得到的收益将全部归个人所有,这一惠农政策,释放出“蝴蝶效应”。“种田不用交税,还能领种地补贴,许多在外打工多年的人纷纷返乡,重新拿起种地的锄头……”望城区白箬铺镇齐天庙村村民廖富平深有感触。

“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减负之举,释放乘数效应,农民创业致富有奔头,腰包日渐鼓起来。”业内人士坦言,全面取消农业税,敲开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大门,以此为里程碑,农村基础地位更牢,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城乡融合全面提速。

从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06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较2002年增加了1111元。2004年至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保持年增长超过300元的态势,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成绩。

改革风云,激荡“三农”。全面取消农业税后,长沙一次次吹响“三农”改革号角:

2008年长沙给力前行,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2012年改革风潮再起,长沙以15个中心镇、小城市、特色镇为载体,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2015年砥砺前行,雨花区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同年长沙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

2016年高潮迭起,长沙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打造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

2017年乘风破浪,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

2018年高歌猛进,长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抓手,鼓励发展土地合作型、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乡村服务型等“四型”集体经济模式……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近年来,“改革”“创新”成为长沙“三农”人屡屡提及的高频词,也是助推农业大发展、农村大进步、农民大富裕的强力推手。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79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