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无人农场技术是农业发展必然趋势

   2021-06-09 4470
导读

近日,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GAITC 2021)在杭州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出席大会,并以《智慧农业展望》为题,围绕农业领域人工智能发展情

近日,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GAITC 2021)在杭州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出席大会,并以《智慧农业展望》为题,围绕农业领域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及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传统农业进行主题报告。
赵春江院士表示,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生产效率低、劳动力减少等难题;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长期影响的背景下,在多个领域增加农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可以帮助解决人工操作减少、人员间无法接触等实际困难。
赵春江院士介绍,农业机器人是农业人工智能的重要内容,国际学术界极为关注农业机器人的发展,近年来也有多个农业机器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前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重点集中在无人驾驶拖拉机、喷药无人机和挤奶机器人等领域,其中无人驾驶拖拉机和喷药无人机是我国农业机器人的主力军,这两类机器人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以我国植保无人机为例,其规模量目前已经达到6万余台,作业面积10亿亩次。
赵春江院士表示,探索未来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积极面对现阶段研发农业机器人遇到的困难。赵春江院士在报告中以机器人采摘苹果举例:全世界没有两颗一模一样的苹果,摘苹果需要设计柔性机械手执行器,如果机械手太硬就会破坏苹果的商品性,机械手太软又无法将苹果摘下。正是由于农业的非结构化环境及农产品的生物特性,研发农业机器人要比工业机器人复杂得多。未来农业机器人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以相互推动发展,这普遍涉及材料学、智能科学等多个领域,只有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机器智能。
赵春江院士总结,未来我国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必然要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具体到农业生产,需要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这要求把人工智能这一信息科技和装备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分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据了解,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承办,杭州未来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具体执行。大会邀请了31位中外院士齐聚一堂,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260多位海内外人工智能专家、领域专业学者、技术领军人才,围绕人工智能的理论、技术、应用、伦理、安全等议题展开思想探讨与观点碰撞。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73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