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黄非:江苏探索农业品牌赋能新机制的六个着力

   2021-05-21 2990
导读

为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助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开展政策研讨和经验交流,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下,5月8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品

为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助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开展政策研讨和经验交流,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下,5月8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和元一智库农研中心承办的“2021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为更好地分享会议精彩内容,「品牌农业参考」特推出系列报道,包含重要嘉宾讲话内容、农业品牌主题讨论等。
本文整理、总结了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非题为“围绕六个着力,创新赋能机制,塑强江苏企业品牌”,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各位领导、同志们、各位专家,很有幸参加2021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我把江苏关于企业品牌的建设工作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和汇报。汇报的题目是“围绕六个着力,创新赋能机制,塑强农业知名品牌”。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政府部门如何培育发展企业品牌,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新命题。近年来,江苏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谋划品牌发展新路径,以打造“三高”(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忠诚度)品牌为重点,深入实施“品牌强农 营销富民”工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两只手”作用,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品牌评价标准,守住品质底线,探索省级农业品牌赋能新机制,创新农业品牌培育新模式,以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企业品牌,“苏”字号农业品牌蓬勃发展。
总结一下是六个着力:
第一个,狠抓源头管理,着力在品牌质量上打基础。
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是加强质量源头管控。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减量行动都有专项工作,每年对于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工作都要进行专门的部署,对农药的减量使用和化肥的减量使用都要提出目标,而且分解到相关的市县。
二是实施十万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江苏省现在有一个农产品监管平台,全省大概有2800户左右农产品生产的市场主体进入监管平台,计划从今年开始用2—3年的时间,把全省10万户的农产品生产主体都纳入监管平台,基本上把主要的生产单位、生活点全覆盖。做到三个全覆盖:主体的日常巡查全覆盖、产品质量追溯全覆盖、生产经营档案电子化管理全覆盖。
常州市是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他们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省里专门在常州开了现场会并做了部署。农产品监管的追溯平台,已经建了好多年,现在又继续完善,正在建设江苏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对监管平台进行第二次的升级改造。
三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不言而喻,抓质量,要把绿色农产品的有机产品质量抓上去。目前,江苏省已经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达1861万亩,有机农产品的企业达到1776家,产品个数达到3773个,已获批的农产品地理标志137个。我们省去年还对农产品保护工程做了专门的安排,支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第二个,完善评价机制,着力在品牌管理体系上立标准。
一是完善省级品牌目录制度。2020年对原来的目录制度进行了升级,同时注册江苏农业品牌的标识版权,已经在国家备案注册。
二是建立品牌评价标准。组织了全省,包括省外的一批专家,作为品牌建设的专家库。标准制定、管理规范都有专家参与,这些专家对我们发挥了很多作用。
三是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的蔬菜基地、畜牧基地、水产基地,这些项目在全省遍地开花,现在各个地方都把标准化的生产作为基础。
第三个,政府积极引导,着力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作保障。
政府在品牌建设上一定要到位,但是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每个阶段、每一年都要明确当年的目标,在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上就提出,打造一批“江苏精品”农业品牌、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另外,省政府每年颁布百项重点事项,“新增一百个农业目录品牌以及塑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下发到各个地市县政府。同时按照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进行不断的落实。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市县对品牌建设都设置专项资金,2021年计划新增5000万元农业品牌专项资金,财政厅、财政部门经省政府协调商量。资金还没有最后到位,第一批方案有这个计划。重点支持10个单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我们主要是单品类的。
三是加强政策研讨,很有幸参加这次2021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我们省里的会议达不到这样的层次,但确实每年都组织这样的活动。4月26号刚组织了一次江苏知名企业品牌发展座谈会,有企业发出了倡议,全省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主体参与这项活动。
第四个,推动银担合作,着力在品牌融资服务上出实招。金融是企业的血液,离不开资金。
一是首创品牌贷款。跟交通银行、省农担集团签定农业品牌战略合作协议。我们专门设计了品牌贷,把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相当于抵押品一样,银行给你贷款,农担公司给你担保,企业可以凭品牌拿到贷款。大家知道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或者低资产,贷款比较难。要打破这个瓶颈,这样的话,今年通过授权有10个亿的贷款额度。
二是扩大普惠贷款。设立了省级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基金“苏农贷”产品。目前每个企业最高可以贷款1000万,有不少企业从中受惠。
三是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这个跟农担公司合作,农担在全国这个系列也是第一方阵,目前贷款已经达到128.35亿。
第五个,搭建传播平台,着力在品牌赋能模式上求创新。
品牌好首先是要宣传,不宣传好品牌,大家无法认知,消费者也无法接受,江苏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品牌宣传。举办江苏十强区域公用品牌大赛,2020年“苏垦杯”30强企业品牌大赛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选出了一批名牌的企业。相关的市县也组织,像连云港、常州、无锡、南京都在做,而且区级的县他们也在搞品牌的宣传推介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六个,开展精准营销,着力在品牌推广渠道上求拓展。
一是重视展会平台。既有江苏的展会、上海的展会、全国农交会、茶博会。省内有农展馆,每年举办30多场展会,都是给市县做展会,也有外省来的,陕西、青海、新疆等一些西部省份在我们那边做农展。现在有一些兄弟省份也在跟我们探讨合作做展的路径。
二是拓展网上渠道。去年网上销售达到800多亿元,也是逆势增长。
三是聚焦市场,精准营销。跟省里的广电集团、跟新华传媒等一些主流媒体进行合作营销,取得了一定效果。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52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