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阜南县,农技员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吕乃明摄)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粮食总产817.52亿斤、创历史新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突破1.4万亿元,家庭农场达17.7万个、居全国第1位……2021年,安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作为农业大省,安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阔步迈进。

春耕春种时节,安徽省寿西湖农场一片繁忙景象 。(陈侠摄)
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粮稳天下安。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安徽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去年,安徽粮食播种面积10964.4万亩,总产817.52亿斤,实现“十八连丰”,同比增加13.72亿斤,占全国增量的5.1%,总量居全国第4位,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们已将任务分解到各市,产量继续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表示,下一步,安徽将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稳定春播面积,压茬接续推进,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抓好大豆、油料生产,特别是大豆生产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任务。安徽已将20种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机纳入购置补贴范围。运用国家发展大豆的产业政策,用好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由于大豆与玉米存在争地问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能够在稳定玉米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多增收一季大豆,为恢复提高大豆产能提供了新途径。安徽要求各地抓紧调剂调配大豆良种,协调做好农机改装配套,推动技术模式熟化本地化,确保玉米基本不减产、同时增收一季大豆。“省里已经编印了技术方案,各地也将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组织好培训推广,让农民能种、会种、种好。” 卢仕仁说。

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大田里,农民在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业(左学长摄)
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
日前,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一场优质丰产水稻品种优质食味稻米品鉴会在此开展,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7位专家现场品尝打分。品鉴会筛选出晶两优1212、臻香丝苗等丰产兼具优质食味的品种,将向全省种粮大户进行推介。以技术服务为依托,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机配套,这对于推动安徽优质稻产业化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稳产量的基础上,提品质、增效益?安徽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与农业农村部共同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确保农业稳产增效。聚焦打造种业强省,建立省级现代种业发展联动推进机制,打造一批种业领军企业,支持合肥打造种业之都,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安徽芯”。
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2.4%。 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来种粮食,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和饲草料等生产,守好数量、质量“双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