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四川三台打造“五化”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2-01-10 环球网2380
导读

加快推进农业设施化、园区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加速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是四川省35个农产品主产区之一,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省前列。2020年,全县粮食总产全省第三;油料总

 

加快推进农业设施化、园区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加速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是四川省35个农产品主产区之一,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省前列。2020年,全县粮食总产全省第三;油料总产、生猪出栏均为全省第一。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务院)、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农业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

近年来,三台县围绕构建“3+2”现代农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化、设施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加速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了产业发展新动能,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趟出了一条丘区农业现代化的“三台路径”。

筑牢设施基石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初冬时节,走进建平镇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扑面而来的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强劲气息。翠绿的油菜、碧油油的小麦在田野上绵延铺展,构成一幅靓丽的田园景色;产业联合化展示中心、智能育苗车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彰显出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两项改革后,建平镇累计整合争取各类资金199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500余亩,新建产业道路和田间作业道路7km,实现“田成方、地成块、渠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以绩效为导向,三台县重点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大建设管理力度,有效提升耕地建设等级内涵。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已建成生态美丽、生产便利的高标准农田88.35万亩。同时,实施标准化养殖场提升工程,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37个,水产健康养殖场26个,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传统丘区农业大县,三台在认真分析全县农业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调整粮经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作物品种比例的基础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产示范片创建,三台县广泛开展技术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了粮油产量连年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全县建起了七大片粮油生产基地,在每一片基地,开辟了一块高产创建示范片。并在东北方向200平方公里区域,以水稻、玉米、油菜、花生为产业支撑,建设标准化典型丘区粮油综合高产园,核心示范面积1万亩,辐射面积10万亩,打造出塔山片区五个镇乡典型丘区特色粮油高产新区。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石,以高产示范片建设为引领,全县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组合拳”次第上演。

在玉米收获季节,秋林镇“豪发家庭农场”场主徐小平开着他的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530多亩玉米四五天便收割完毕。“机播、机防、机收全程机械化既省力省时,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目前,三台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8%,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70.23千瓦,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近30家,从业人数近2000人,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超过100万亩。其中农机服务龙头3个,连片种植优质水稻15万亩。涌现出一批以农机服务为商业运作模式的创业农民,一家一户经营使用农机的结构正在逐步改变。

从传统耕作到科学种田,现代生产理念逐步普及,农民的耕种观念逐渐改变。“以前为了抢收抢种忙得不可开交,现在不用自己动手就有收成。”永明镇永明村1组的李云顺老人和该村万家旺农机合作社签订了托管协议,以每亩400多元的价格将田地托管给了农机合作社,收获时节,每亩1000余斤的水稻保质保量入仓,自己放放心心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基础坚实,装备现代,全县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稳步构建。

推进农业园区化 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

深绿的麦冬布满田野,成片的果林点缀山坡,肥滚滚的猪儿酣睡在标准化的饲养场中……初冬时节,但在三台县“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机蓬勃的景象让人振奋。

近年来,三台县集聚资源要素,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产业振兴示范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奠定了坚实支撑。

作为三台县“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之一,芦溪镇涪城村地势平坦,肥沃的砂层土质,完善的水利配套设施,为主导产业麦冬的培育和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村常年种植麦冬1900余亩。村副主任林福军介绍,通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生态化加工,麦冬的品质越来越好,附加值逐年提升,百姓的收入也不断攀升。

据了解,三台县常年种植面积6万亩,总产量占到全国的70%以上,出口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其中,“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麦冬种植面积1.98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0%以上,实现麦冬产业产值8.2亿元;年出栏生猪6.4万头,出栏仔猪24万头,实现生猪产业产值14.85亿元。

借鉴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三台县着力构建了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激励机制和支撑机制。为强化体系支撑,该县成立了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森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生猪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北大药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成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四川市场)、中国麦冬电子交易市场;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9个,太极药业、三九药业、苏中药业等大型药企建立GAP基地、定制药园6个。

在距离涪城村十余公里远的五柏村藤椒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里,椒农们正忙着进行藤椒冬季管护。村民申兰告诉记者,除了土地流转的费用,平时到合作社务工,除草、管护、采收藤椒,一年下来有两万多元的收入。

通过规划引领,三台县围绕麦冬、藤椒、生猪三大主导产业,建设成优质粮油、崭山米枣、山南稻田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全县实现了“五路共进、全域振兴”。

同时,聚焦千村百园建设小微园区,实施千村百园创建工程,在460余个村规划建设100个“千亩万头”小型产业园区,已建成1个省级、2个市级、5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机构合理、梯次推进、点线面结合的“1+2+5+n”现代农业园区新格局。“麦冬—生猪”现代农业园先后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体系创建名单,成为四川省首批、绵阳市唯一一个“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326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