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政策加持,智慧农业迈向深水区,中国农业产业等待蝶变

   2021-04-19 1300
导读

骨感的中国农业自2015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智慧农业相关政策,但是中国智慧农业一直处在缓慢爬坡期,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办法谈上“智慧农业”。前段时间,笔者回到湖南西北边陲的农村老家,该村拥有近2500亩的农田,这

  

骨感的中国农业

自2015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智慧农业相关政策,但是中国智慧农业一直处在缓慢爬坡期,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办法谈上“智慧农业”。

前段时间,笔者回到湖南西北边陲的农村老家,该村拥有近2500亩的农田,这些农田以家庭为单位,各自为战,其耕作方式是机械化和人工相结合,所谓的智慧农业设备与应用几乎接近零。

该村存在智慧农业的窘境,到底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至少3个方面:

1)土地的分散而独立

自记事起,笔者的老家都采用分田到户,土地按照户口本上的人口划分,分散而独立。

近些年,村里的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有些农田也被村子里的人或者亲戚代耕种,但是农田也没有归整在一起,还是以家为单位的方格田地,面积大多是几分田或者一亩田左右。

分散的田地散落在四周,互不侵扰,各家管理管家的,无论是施肥打农药,还是耕种与收割依然采用传统的工具与方式,大田模式一直成为南方农村的病痛。

2)90%以上的年轻人离开农村

村子里的90%的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有些人去外地读书,有些人去浙江福建广东深圳等发达地区打工。年轻人基本上是春节期间在家里待上5-10天,春节过后又离开村子,农村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客栈”。

众所周知,智慧农业需要懂互联网、懂技术、有知识的人才能操作,然而,当今农村已经没有可以操作智慧农业设备及设施的人。

3)农作物溢价低

笔者村里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部分是蔬菜,这些农作物的溢价很低。即使有些靠种蔬菜为生的人,基本上也是传统大的种植方式,因为智慧农业设备投入非常之高。

有人曾估算,如果村里要搞蔬菜种植大棚,需要单独拉架设电线、网线等基础设施,而且这些设施的费用需要好几万元,同时每年的电网维护费用也要上千元。前期的投入成本非常之大,一旦蔬菜等农产品没有卖上好价格,亏本是一定的事情。

除了以上3个问题之外,更核心的是笔者的村里几乎没有乡村产业,更缺乏农业龙头型企业,所以智慧农业体系在这样的农村只剩下“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020-

等待破发的智慧农业

众所周知,智慧农业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单位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但是,在中国农业农村想要实现智慧农业,先要解决农业机械化。然而,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甚至落后于国外。

数据显示,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相对滞后,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3%,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还较低,特别是机种、机收装备技术供给不足,还不能满足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亟待加快发展。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副所长丁小明指出,荷兰、美国、加拿大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已经能够达到100%,按照我国的评价体系,这些国家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处于“高级阶段”了,而我国设施农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同时,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更是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还没有真正在推动农业发展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其实,以上的问题根源是就是农业基础的薄弱。

有媒体也曾经总结出,要想推动智慧农业驶上“快车道”,必须解决以下3大挑战:

一是缺乏农业规模。农业资源较为分散或是耕地零散,难以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从而导致新技术的应用和相关服务成本很高,难以吸引农户和农企的兴趣;

二是缺乏数字基础。农业数字化水平较低,而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上都较为滞后,没有能够满足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支撑条件,从而影响到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与新技术应用;

三是缺乏核心技术。农业产业链不够完整,特别是农机制造业和智能制造行业较为落后,关键技术缺失,重点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导致农业科技发展缓慢,技术应用成本高昂。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26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