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迎来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现场调研复核。
科技部组织专家深入江苏金牌厨柜有限公司、成子湖扶贫开发示范区、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斯味特万亩苹果产业示范园、洋河农业嘉年华、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等地,通过实地调研复核,全面掌握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
据了解,2018年12月,经科技部批复,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启动建设,按照“一区双核多园”的建设模式,形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联动架构。核心区位于泗阳意杨产业科技园、洋河农业科技园,规划总面积167平方公里;示范区覆盖泗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沭阳省级苗木花卉科技园、宿城省级设施园艺科技园、泗洪西南岗林果产业科技园、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等5个园区,规划总面积852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宿迁及淮海经济区8.9万平方公里。
三年里,宿迁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围绕杨树、设施蔬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建成了以“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为框架,以“三区联动”“一区多园”“一园多点”为布局,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普教育、优质服务、示范带动、产业融合、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科技创业服务基地、农业产业发展基地、综合创新示范基地。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创新运行机制、实施激励政策、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强化技术攻关等组合措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带动产业发展能力极大改善。
建设期间,全市新建科技创新平台(综合体)3个,创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1个,扩建新型研究院2个;创建2个国家级、10个省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9家。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9项、经费9223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81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研究、推广科技成果292项;选派科技特派员367名,培育农村高技能人才397名,集聚返乡创业人员317名。
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促进了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不断集聚、规模效益日趋提高;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更加绿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核心区年总产值236.25亿元,年增长率达11.96%;园区土地产出率达9.35万元/亩,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1.76万元/人以上;带动示范区农民收入增长27.56%。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做法,认为宿迁为全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供了“宿迁模式”。专家组高度赞扬了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展现出的“科技担当”,希望宿迁要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探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为全国农业科技园区作出示范。同时,要求宿迁充分发挥园区核心区建设“双核”优势,在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提升科技含量;在农业旅游方面下功夫,继续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上创新,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