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暨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年会(2021)”上,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春光就“发挥政策性担保工具作用 助力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分享了国家农担的做法。
杨春光说,全国农担体系是国家财政出资的,覆盖全国的上下联动紧密可控的,专注农业的融资担保体系,由国家层面的国家农担公司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3家省级农担组成。省级农担在属地共设立了1000家县市级分公司办事处开展融资担保服务工作,农担业务已覆盖到全国2650个县市区。
全国农担体系的服务对象是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小微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担保规模单户限定在10—300万元之间(政策性担保产品),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市场化担保产品);担保服务的总体融资成本(担保费加利息等)控制在年化8%以内(2020年全国平均客户实际融资成本为6.2%)。
杨春光表示,目前国家农但已经在银担和政担合作方面积极开展了业务合作。
银担合作方面,国家农担已经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等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签订了总对总合作协议;省级农担与属地1000多家地方金融机构签订了银担合作协议,并以“风险共担、利率优惠、不缴存保证金”为原则开展担保业务,获得了银行授信总额超过9000亿元。
政担合作方面,国家农担已与1100多个市、县级地方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各地政府也在设立共担风险资金池、项目推荐、协同催收和追偿、贴息贴费等方面给予专门的支持。
那么,国家农担具体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呢?杨春光透露,一是看人看事看发展,弱化抵质押反担保;二是根据农业生产经营周期,灵活设定用款周期;三是用数字技术打造农担生态圈,提升农业信贷的效率和质量,助力构建数字农业战略;四是对遭受疫情、灾害、变故冲击的客户不缩保、不撤保,柔性开展风险化解工作;五是协同和配套政府政策资源,合力支持乡村振兴,在冷链建设、设施农业建设、信贷直通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六是严格履行银担合作协议,积极全面承担代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