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规划中,藏有哪些产业机会?

   2021-08-31 :中国工程院院刊96670
导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工程院院刊(ID:CAE-Engineering),作者:赵春江(农业信息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瑾、冯献,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4期,原文标题:《面向2035年智慧农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工程院院刊(ID:CAE-Engineering),作者:赵春江(农业信息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瑾、冯献,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4期,原文标题:《面向2035年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丨中国工程科学》,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智慧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以信息、知识、装备为核心要素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现代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未来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发展智慧农业是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开展智慧农业战略研究对于把握我国智慧农业中长期科技布局、厘清发展思路与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4期撰文,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剖析概括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对智慧农业科技的宏观需求,详细分析了面向 2035 年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构想、重点任务、发展路径。



文章研究表明,发展智慧农业有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建议加快建立“品种选育 + 数字赋能 + 智能装备”有机融合的智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技术攻关、建立差异化补贴机制、坚持“产村”融合、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不同经营主体特点、不同产业需求,梯次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支持实现“机器替代人力、电脑替代人脑、自主技术竞争力增强”三大转变,保障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一、前言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科技创新版图,推动各国由传统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农业同步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作为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农业是以信息、知识、装备为核心要素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成为各国现代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未来农业发展的新业态。



近年来,我国在智慧农业发展方面开展了系列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智能装备、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等智慧农业科技取得了突破。然而相比发达国家,因起步晚、基础薄弱,我国智慧农业研发应用水平整体呈落后态势;农业传感器、农业模型与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仍处于“跟跑模仿”阶段,落后先进国家 10~15年;由于行业顶层设计缺失,各地区的智慧农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智慧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智慧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从战略层面进行系统谋划与科学布局。



现阶段关于智慧农业的研究较多关注概念解析、技术方法创新、技术产出效率测算、技术进展梳理、技术方案论证等方面,而从宏观角度入手,面向 2035 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路线进行的前瞻性分析较为少见,尤其缺乏针对不同规模主体、不同产业类型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本文作为“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的学术性成果展示,凸显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宏观需求,提出总体战略构想,探讨产业发展路线和重点任务,以期为智慧农业领域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二、智慧农业发展需求分析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 6×108 t 以上,但因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者素质不高、现代化生产要素投入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与比较效益依然低下。例如,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稻谷、玉米)亩均净利润自 2016 年以来持续为负(见图 1), 2019 年农业劳均产值仅相当于以色列的 4%、美国的 5%、欧盟的 15%、日本的 17%(见图 2)。



技术论证和应用实践都表明,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可实现农业大产业的精准布局、技术管控、提质增效,是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的有效路径。例如,北京市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的蔬菜无人农场,通过蔬菜规模化生产全生长周期的无人化管理,平均减少人工投入成本约 55%,分别减少水、肥、药施用量 25%、31%、70%。我国要跻身世界农业现代化国家第一梯队,唯有加快部署智慧农业,推动智能装备替代劳力,根本性地提高生产效率。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176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