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但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带粮出力,却有大量的农产品卖不出去。那么,农业的价值欠缺了哪些方面呢?
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给自足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与农业的加速融合正在改变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始模式。
互联网发展之快,配合农业可以做土壤检测、感应巡田、病虫害预警识别和线上互联网监测管理等服务。不过,首先要建立在作物种植历史及气象情况等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解决农业痛点难点,再有的放矢地制定解决方案。本着适宜、轻简、可持续的目标,推动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做更有价值的农业产业。
当然,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也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农业科技的支持政策,提升集“规模、集约、标准、信息”四化为一体的生产能力,最后将农业科技的成功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中。
据悉,中乡农业将以政府统筹为第一步,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社会资本共建共享,引入农资农服板块,深化基层农技推广,协同推广引领性技术和农业主推技术,加快产学研多方协作的技术集成创新推广。
人才引进加大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关于城市青年返乡创业,国家也是给足了积极配套政策,例如税费减免、返乡创业场地安排等。对于首次返乡创业的青年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并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范围,创业青年最高可得20万元、小微企业则最高300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此外,更是提供创业服务、创业博览会展示平台,用乡情亲情及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带动更多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积极引进青年人才,希望他们能发挥所学优势,可以从培育优良品质、配合互联网等方面提振农业。但是追根究底,生产是第一劳动力,羊毛出在羊身上。提升农民高素质也被划作发展农村农业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中乡农业将以中乡农业发展基地作为平台,引入科教文卫服务板块,本着培育农业科技人才的目标,建立高素质人才培育计划,强化培育体系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其实,农业的功能不仅限于产销方面,还有文化、生态、教育等多重功能,所以在及时挽救农业在国民经济份额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农业人应该做什么来提升农业战略价值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