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并逐步建立了一套以直接补贴政策为主体、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为补充、综合服务支持政策为支撑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推动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持续丰产丰收,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以增产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导致了农业资源错配、粮食库存积压、资源环境紧张等一系列问题。推进农业支持政策转型、构建质量效益导向型的农业支持政策,既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又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欧美发达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历史悠久,且在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应对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新挑战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深入分析欧美农业支持政策转型的演变历程和经验教训,对于完善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欧美农业支持政策的转型历程
(一)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转型历程
欧盟一贯重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一般采取立法的形式将特定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设定为支持目标,实施针对性策略解决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长期探索和多轮改革,欧盟已经形成了兼具目标综合性和手段综合性的共同农业政策。
欧盟国家从1962年开始通过以农产品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共同农业政策”调控农产品市场。为了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欧盟制定了一系列共同价格并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共同价格的制定和围绕这些价格的市场干预,是共同农业政策价格干预机制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共同农业政策价格机制主要包括目标价格、干预价格(Intervention Price)和门槛价格三类。目标价格是依据某种农产品在欧共体内部供不应求地区的市场价格而定(包含贮藏费和运输费),几乎涵盖所有的农产品,是共同农业政策规定的农产品市场最高价格。
干预价格是农产品在欧盟销售的价格下限,运行机制十分类似于我国临时收储制度。当某类农产品供过于求,出现相对过剩,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时,生产者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后可以从欧盟设在各成员国的干预中心领取市场价格与干预价格之间的差价补贴,或者将农产品以干预价格直接卖给干预中心,干预中心收购的谷物可以储存起来待价格回升后再投入市场, 加工处理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干预价格保证了农业生产者收回生产成本并获得微利,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因而干预价格也叫保证价格或保护价格,一般比目标价格低10%~15%。
门槛价格针对欧盟之外的第三国而设立,其目的是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欧盟内部的农产品,如果第三国农产品到岸价格低于门槛价格,就征收这两种价格之间的进口差价税,进口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甚至高于目标价格,因为除门槛价格外,还有贮藏费和运费在内,因而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欧盟内部农产品贸易得以保护。一般而言,当市场价格在共同价格限定的范围内自由波动时,欧盟并不进行干预;一旦超出此范围,欧盟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干预使之回归既定的价格区间。
欧盟国家早期以政府价格干预为主的农业支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农产品产量因而迅速提高,由短缺转变为盈余。然而,也带了很大的问题,如加重了欧共体国家的财政负担、农产品由于价格过高而丧失了竞争力、消费者的食品支出增加过快、农产品贸易环境不断恶化以及农业生产环境遭受破坏等。共同农业政策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补贴政策导致农民盲目扩大生产,造成产品供大于求,农业预算压力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欧盟。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强烈批评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扭曲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导致与贸易伙伴的严重冲突,制约和阻碍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随着农产品生产逐渐过剩、农业竞争力下降、生态环境和国际贸易等问题的渐次出现,欧盟对共同农业政策进行了多轮改革,通过逐步削减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水平以降低对市场的干预程度,构建以直接补贴为主的农业支持政策以替代价格干预政策的收入支持功能,完成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政策的战略转型。
1992年麦克萨利改革开启了共同农业政策的战略蜕变,欧盟开始削减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水平,如将谷类价格降低29%、牛肉价格降低15%等;同时,将直接补贴农民收入列为农业支持政策的核心内容,并加强对中小型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收入支持。此次改革以挂钩直接补贴替代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降低了主要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水平并减少了获得价格支持农产品的数量,减轻了价格扭曲, 农产品库存水平较大幅度下降,缓和了欧盟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 与此同时挂钩的直接补贴保障了农民收入不受价格支持政策削减的影响。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期WTO 农产品贸易谈判要求以及美国、凯恩斯集团国家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欧盟在《2000年议程》强调对农业政策进行更为彻底和全面的改革,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削减对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如3年内削减谷物和其他重要农作物的支持价格15%等。
2003年共同农业政策改革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支持价格,进一步向农产品市场化迈进,如2004年谷物干预价下浮5%,黑麦从干预体系中移除等;同时废除将农业补贴与农产品产量挂钩的做法,实行与产量和种植面积无关的脱钩补贴,从而避免WTO黄箱政策“微量支持” 的限制。与此同时,欧盟将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共同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一方面增加了农村地区发展支持力度, 将削减的价格支持与直接补贴预算转移至农村发展项目(第二支柱项目);另一方面引入了交叉遵守机制,将农业补贴资金的获取与农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等挂钩,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3年年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延续了市场导向的改革路径,对农村经济、生态环境和成员国区域平衡发展等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提出了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以及成员国区域平衡发展等三大长期目标,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