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有两种方法……”五一当天,在广州市黄埔区大吉沙隆平稻香园,一群小学生正在黄埔文化·名未名研学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农耕生活,学习传统插秧技术。
在他们的身后,千亩连片的杂交水稻幼苗正在茁壮成长。“昔日著名黄埔军校,今日美丽水稻公园。”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以下简称隆平公园)在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建设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手写下此句子。随着隆平公园的启动,昔日江心“孤岛”将升级为现代都市田园,千亩稻田育下良种,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在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千亩连片的杂交水稻幼苗正在茁壮成长。李剑锋摄
“藏粮于技”富民富业
隆平院士港选址黄埔长洲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黄埔军校”。李剑锋 摄
郭伙胜是土生土长的大吉沙岛人,自考上大学离岛后,他一直在外创业。这两年来,岛上的变化,他看在眼里。
针对大吉沙岛土地撂荒闲置的问题,黄埔区把散落农户和村集体的土地集中流转起来,统一谋划,并引进外部高端资源打造隆平公园。
2020年2月,由袁隆平院士选址、题名的隆平公园正式启动建设,一期项目大吉沙岛水稻公园水稻种植工作全面启动。隆平公园项目选址长洲岛及相邻的大吉沙等江心岛。随后,长洲岛上的隆平院士港项目也正式启动,农科“院士天团”袁隆平、谢华安、罗锡文、邹学校、刘仲华进驻。
今年2月,黄埔区引进了罗锡文院士团队的“无人农场”,计划利用大吉沙100亩水稻田,打造“无人农场”。“黄埔区农耕用地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更加注重用科技手段,提高农耕的质量和产量。”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风介绍,区里正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把科技种田作为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