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劳模风采|北京荣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荣涛豌豆产销合作社社长张涛:带动四千农户铸就“豌豆神话”

   2021-04-20 490
导读

2020年11月24日,对北京荣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荣涛豌豆产销合作社社长张涛来说,是人生中重要日子。这一天,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我只是一

 

 

  

2020年11月24日,对北京荣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荣涛豌豆产销合作社社长张涛来说,是人生中重要日子。这一天,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农家女,能够坐在最高会议中心,是我怎么也不敢想象的。”张涛说,劳模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责任和担当,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发挥劳模精神“传帮带”,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是她追求的目标。

“人穷甭志短,日子苦就得拼”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最初推着三轮平板车走街串巷卖雪糕、卖贺年卡、卖大米,到而今成为闻名遐迩的“豌豆女王”,张涛不但成就了自己的豌豆事业,还走出一条豌豆产业化经营之路,带动北京市平谷区及周边城乡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1974年,张涛出生在北京市平谷区熊尔寨乡白羊村。村子里只有30多户人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住在石头砌的房子里,户与户相隔很远。

张涛4岁那年冬天,父亲去山上采石板砌房子,不幸发生意外。父亲过世后,母亲因患有腰疾常年卧床,当时张涛年龄还小,生活重担落在母亲身上。张涛从小与母亲饱受生活艰辛。“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上世纪70年代生活困苦,我深有体会。”张涛说,她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村里的大婶、大妈们家里有吃的,也会给她留一口。

张涛小时候,一条棉裤一穿好几年。那条棉裤是村里一个大婶送给她的。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她只长个、不长肉,穿了多年的棉裤肥瘦正合适,但两条裤腿很短,母亲就在裤腿上接一块棉布。就这样年复一年,两条棉裤腿接了一圈又一圈……

1994年,20岁的张涛嫁到王辛庄镇北太平庄村,她带着60多岁的母亲如愿搬出熊尔寨乡白羊村。新婚不久,丈夫李广荣外出打零工,一个月工资只有300块钱,张涛一个人在家照顾年迈的母亲。

“马瘦长长毛,但人穷甭志短,日子苦就得拼。”卧病在床的母亲在张涛出嫁前说的话,张涛一直记得。

相比贫瘠的白羊村,北太平庄村也并不富裕。为了补贴家用,张涛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了400块钱,再加上手里100块钱,花500块钱买了一辆人力平板三轮车,打算做点小生意。1996年夏天,张涛批发雪糕,推着平板三轮车走街串户吆喝卖雪糕。冬天,去集市批发贺年卡到平谷周边学校,站在校门外卖。

张涛跟豌豆的缘分来自卖大米、收杂粮。卖雪糕有季节性,卖贺年卡又不赚钱,她就去平谷区粮店批发一些大米,推着车沿街叫卖。

张涛没想到,当时家家户户生活不富裕,几乎没钱买大米,批发的大米也滞销。有一次,张涛推车在巷子里吆喝,刚到一户人家门口,里面出来一个年龄较大的女人问:“我没钱买大米,能不能拿杂粮换点?”

张涛做生意脑子灵活,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在她看来,两斤半玉米换一斤大米、一斤半黄豆换一斤大米,有赚头。

就这样,张涛把换来的玉米、麸子拿到养鸡场和养猪场卖,豌豆卖给镇里供销社糕点组做豌豆糕,赶大集时把黄豆卖给做豆腐的。小本生意虽然做得艰难,但她知足。“那时候,只要换出去一斤大米,我就能赚一毛钱,一个月下来,也不少挣呢。”

张涛对那段卖大米的经历至今难忘。她最大感受就是:“大米换杂粮,虽然自己很辛苦,但在那个年代,人们能吃上大米,自己也能赚钱,一举两得,这生意做得值。”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29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