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决定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且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粮食安全。一直以来,务农被视为农民这一身份的本职工作,即便在近些年种地越来越不赚钱的情况下,依然有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不愿意放弃农耕坚持务农,而这恰恰是未来乡村振兴的根本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7亿户农村家庭,多半以上的农民尤其是上一代或上上一代的老人对农耕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思想认知里,“好好种田”不仅能够解决一家人的基础温饱问题,同时还不为国家增添负担,一举两得。不得不承认,仅这一点就值得城里人学习。
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国家不断地将一系列的惠农帮扶政策及补贴举措向农村倾斜的角度来看,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当下是农业经济最好的发展时机,同时也是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最好年代!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说法,主要也是基于如下2点:
①种地不再“交公粮”
2006年之前农民种地依法需要缴纳农业税收,俗称“交公粮”,不少70、80后出生的农民对这段交公粮的岁月有着特殊的记忆。所谓“交公粮”,即农民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收割的一部分粮食无偿上交给国家,在农业生产力低下的那个年代,“交公粮制度”颇受争议。
不得不承认,农业赋税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对于人口数较多的农村家庭,口粮一度处于紧缺的状态,连温饱都成难题。不过,这种问题自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便不再存在,农村家庭也无需再为“交公粮”而担心自家种的粮食不足以解决温饱。
②农业补贴
除了不再缴纳公粮之外,为了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同时更是为了逐步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近些年来国家在农村落实的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不断加码,不夸张地说,农业补贴是最能够惠及农民的政策之一,对于种地还能领补贴这件事农民十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