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平台

扫一扫关注

灾后生产自救忙 农业科技挑大梁

   2021-09-02 农业农村部340
导读

7月20日以来,河南省连续遭遇特大洪灾和新冠肺炎疫情反扑,农业防灾减灾形势严峻,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秋播面积的13.6%。救灾如救火。自灾情发生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迅速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防汛救灾和加快灾

  

 

7月20日以来,河南省连续遭遇特大洪灾和新冠肺炎疫情反扑,农业防灾减灾形势严峻,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秋播面积的13.6%。

救灾如救火。自灾情发生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迅速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防汛救灾和加快灾后重建决策部署,先后就抢排积水、灾后改种、生产管理等6个方面紧急制定了工作指导意见,及时印发了《关于抓紧做好当前农业防灾减灾科技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统筹全省农业科教系统的体系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全力以赴推动灾后生产恢复,千方百计夺取秋粮丰收。

对接灾区科技需求,“助农天团”纷纷出战

7月23日,河南农业大学公布第一批灾后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54人名单,随即引发了省内广大农户农企的广泛关注,咨询联系电话响个不停,短短两日专家们就接听咨询来电上千人次。在线联系解决问题的同时,专家们还第一时间赶赴省内各地开展现场指导。7月25日,更多专家纷纷请缨“出战”,河南农大“助农天团”再次扩容119人,总人数达到了173人。

暴雨袭来,让部分家庭农场正待采摘的晚桃因雨天无法采收,很多树苗被淹。河南农业大学“助农天团”成员、果蔬专家郑先波教授从微信群中看到后,7月23日连夜在各个林果微信群内发布了“洪涝灾害对果园的危害及灾后补救措施”,线上为林果种植户出主意、想办法,指导帮助果农进行灾后生产自救,尽力挽回农民种植损失。

农民有所呼,专家必有应。河南省通过组织涉农科研、教学、推广部门联动,派出省级9个工作组和22个专家组下沉一线,收集分析灾情,提出应对措施,指导生产自救。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积极响应号召,依托遍布全省86个县(市、区)的试验示范基地和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资源平台,第一时间摸排反馈产业受灾情况,制定了玉米、水稻、甘薯、大豆、谷子、花生、蔬菜、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生猪、肉牛、水产等种养业技术指导意见,内容涉及生产恢复、作物改种、储粮烘干等,并公布专家个人联系方式,通过新闻媒体、电话微信、就近办班、现场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巡回宣讲和指导。

河南省大宗蔬菜体系于灾后第三天便整理出了7类可加茬抢种的露天蔬菜生产技术手册,在不耽误麦播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绝收田块损失;省花生体系抢抓豫南地区先期受暴雨影响较小的优势,紧急在方城组织了花生涝灾防控培训会;省玉米体系针对主产区玉米雄穗、雌穗发育异常问题,迅速对驻马店、许昌、新乡、鹤壁等9地进行调研,提出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推迟收获等具体解决措施;省大宗水果体系第一时间冒雨奔赴郑州、新乡、开封等重灾区,为正待抢收晚桃、葡萄的果农示范灾后管理技术;省肉牛体系牵头发表征集青贮及干草饲料的倡议书,帮助受灾的肉牛、奶牛、羊规模场填补逾1.2万吨饲料缺口;省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制作郑州、新乡等地区灾情安全隐患及居民所需救助信息分布图,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聚焦救灾复产防疫,加强线上指导服务

“农民朋友们好,我是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的毕桃付,今天就雨涝灾害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和大家交流几点意见。”8月20日,在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农业技术直播间,农业植保工作站站长毕桃付向农民传授灾后农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洪灾刚去,疫情又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河南省通过引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等利用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及时把农业技术服务送到农民身边。

为做好农户防灾减灾保收工作,早在7月24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就联合国家科教云平台、河南减灾防灾预警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克服停电、停水、停网的困难,录制了《农业自然灾害的识别与防御》《农业减灾预案和农业灾害保险》《果林减灾技术》等13期农业防灾减灾培训讲座;8月初,又协同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以“抓好农业减灾防灾、全力夺取秋粮丰收”为主题,围绕夏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蔬菜等秋作物生产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展科普直播6次。目前,视频累计观看已达到29.33万次,点赞数超过5万。

“农业专家的技术指导非常及时,我们按照专家的指导意见对田地开展飞防消杀、测土配方施肥、耕翻晾晒、平整土地等工作,并根据土地实际情况播种农作物,争取把今年受灾损失降到最低。”浚县卫溪街道傅庄村种粮大户付太华说。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nypt.cn/news/show-185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福泉市天然龙脑开发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10109号-4